第10章 情境化评估,标准化考试的代替方案
摘要:
今日美国到处可见,几百名学生涌入一个大考场,坐下来焦急的等待,封闭试试卷拆封,经过几个小时的考试,一个早上的考试结果,将决定每个学生未来最强有力的因素。
在几个世纪前尚未工业化的社会里,10岁或11岁左右少年,来到一名精通某种行业的师傅家里。起初从一个仆人做起,然后观察师傅操作,经过几个月,逐渐熟悉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技术。最后经过数年的督导和训练,少年就准备自立门户独自操作了。
以上两种情形,代表了两个极端,第1个场景是“正规考试”模式,第2个是“师徒制”模式,在我们中国很多领域中,一向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进行选拔政府官员和各领域优秀的人才。这两种方式不完全由时代因素或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从多个方面看,现代正规考试代表了,公正的更容易,判断的评估方式,但是师徒模式的某一方面和当今人们怎样学习知识,怎样才能更好的评估学习,成绩的知识是相当一致的。
第1节 比内、考试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统一观念
主宰美国教育界和评估领域的,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军队阿尔法测验和各种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多种考试评估工具等。
作者更相信师徒模式的学习和评估方式,即“情景化学习”的方式,应该引入到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作者建议,对人类智能心理和人类的学习应持有比以往形式的概念和视野,更开阔的观点。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提出有助于实现启动式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评估模式。
作者这样概括考试的特征:如果某一件事情是重要的,就值得对此进行考试,如果某件事情无法通过考试得出结果,那么他可能就是不重要的。
《心理测量年鉴》描述了几千种正规测试方法试图加以综述,是相当危险的事。但是为了指出这些测试方法的经典特征,冒这个险也是值得的。
美国的考试行业十分相信来源于基因、与生俱来的“原始潜能”。
信奉考试的人士还倾向于接受一种关于人类心理学发展的观点,即认为虽然年幼的个体比成熟的个体具备较少的知识和技能,但人类的心理行为却无法随着时间和人的成长,发生实质上的改变。这种观点使得测试设计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使用同样的测试方法。
大多数测试的设计者都偏爱高效简单容易操作的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所承受的科技压力以及对简单化和简约经济的追求。例如阿瑟·詹森支持“反应时间”的测量,迈克尔·安德森注重感官的辨别能力,汉斯·艾森克则希望只检查脑电波的类型就能得出结果。受到遗传学革命影响的人很多,则希望通过鉴别关键的遗传基因或染色体,控制人的潜在能力。
作者将以上行为称为“学校教育统一观”的教育思想。 这些正规考试难以驾驭和控制学科和课程,例如艺术,在此这种观点的学校里,最不受重视。
作者秉持宽容对立面的精神来面对以上的评估方式,作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出情境化和个性化的评估教育。
个人感悟:作者是反对统一化的考试的评估方式的,他提出“情景化学习”的评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