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文质先生讲课,就像听身边某个熟悉的老朋友、老同事说话一样。他的语速是慢的,节奏是舒缓的,感情是真挚的;他没有什么所谓文人名人的架子,没有占据着发言权的腔调,没有使劲输出价值观的强势,讲什么都是娓娓道来。至于听众是不是接受他的所思所想所说,他似乎也不太在意,仿佛有着一种“缘来则聚,缘散则尽”的淡定。我就曾在他眼皮底下听他讲座,与他相距不过两米。我对着他连刷了好几次手机处理工作,而他呢?他拿着话筒看了看我,然后又收回眼神,气定神闲一脸喜悦地继续着他自己的精彩。好家伙!他是跟走神的我玩心理战术吗?
能如此从容的人,内心肯定有一个超级稳定的自我吧!虽然人到中年,但他读书多,阅历广,有著作,有名气,有人脉,有事业,有格局,拿起话筒自然满腹自适,不紧不慢,金句频出了。
可是,这只是“我以为”罢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有一个傻叔叔!
他的叔叔是真的傻!智力不足,饭量特大,会周期性地情绪愤怒,心血来潮就玩一次“人间蒸发”,傻叔叔也没少成为村里人嘲弄欺负的对象。但就是这样一个傻叔叔,却成了张文质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傻叔叔“是一个没办法用复杂的人际关系理解这个世界的人”,一个典型的弱者。面对同村人的拳头甚至亲戚的辱骂,傻叔叔毫无招架之力,不会还手也不会还口。少年张文质的内心由此生出了保护傻叔叔的强烈责任感:傻叔叔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儿,张文质跟着去;傻叔叔离家出走,张文质泪眼婆娑苦口婆心地把他劝回家;傻叔叔做事没交代惹得全村人担忧,张文质和颜悦色不生他的气;傻叔叔备受言语侮辱嘲笑,张文质替他出头还挨巴掌……张文质对不同个体人生的理解,随着与傻叔叔相处的细节而变得日渐丰富和深刻。在张文质眼里,傻叔叔身上那些不幸和陪伴傻叔叔的困难,促成了自己生命力的一种好的转化。同时,从小就教导张文质要好好对待叔叔的母亲,也为张文质和家人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一个善的范本。她教儿子如何对待傻叔叔的言行,给予了儿子一种善的教育、理解的教育、尊重的教育。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爱不是我们觉得对方应该如何,也不是强调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更不是要求对方听自己的话。爱是理解对方所在的那个状态,愿意和他一起停留在那个状态里,愿意无条件地陪伴、允许、接纳、共情,以这样的方式去呵护和滋养出健康的灵魂。就教育来说,理解和接纳,永远在解决方法或者教导之前。而包含了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的教育,才可能包含着高品质的爱。
“我一出生就有这么一个叔叔在那里等着我,等着我与他相遇。实际上他是启迪了我的生命,他用很困难的方式让我的生命变得更为开阔,更为深刻。”张文质的这番话里,显然有一种回首人生来路时的顿悟。
2001年,傻叔叔在一个很浅的水塘里溺水身亡。我在张文质的这篇散文里,却没有看到他用一丝笔墨书写自己和家人失去傻叔叔的悲伤。张文质说,“你要去接纳这种命运,有时候也要理解上苍,总是有它奇怪的安排”。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傻叔叔以他短暂的生命时光,完成了一个智者才能给予普通人的生命的高贵启迪和指引。
再回想听张文质先生上课的情形,我突然明白了他讲话的淡定和自适来自哪里。来自他的生命认知,来自无声的亲情,来自生活的细节,来自潜移默化的教育,来自善的范本,来自一颗自小就充满了爱的柔软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