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读书时,看到书中几个问题,我就开始想自己的问题。想到答案后,自己就继续接着往下读。就想,我把这本书读完后,再去好好想想这几个问题。
等我又想这件事情时,才发现这个做法很有问题,就是读完这本书,比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要重要。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不就是想要解决问题,既然找到问题,就好好想想如何去解决。自己却把问题这么轻易的放过去了。把最初的目的,抛在脑后。把目标自动变成了,读完这本书。自己读完的书很少,读到后面,自己就烦了,不想读了,所以这些问题,就不去想了。这本书读不完,好像就不能去解决自己看到的问题。
我记得我以前也说过类似的问题,当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是如此顺滑,自己当时没有发现任何的不对。
这个做法,和在排序学习时是一样的。只要自己想到其他的事情,就会自动的把学习放到后面。什么事情都干完了,无事可干了,才会想到学习。
我就明白了,自己读了书为什么没用?有些书,引导自己找出了问题,也给了解决了方法。自己会把这件事情,放到未来,想着,等把这本书读完之后,再说。等读后面,可能有些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想读这本书了,也有可能把之前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给忘记了。直接就说,这本书没用。
就像之前说过的,一件事自己可能只会记住峰值感受和结尾。读书时,对方法有用的感受比不上结尾的感受。就直接用结尾的感受评价了这本书。
把本书要读完,对自己潜意识来说很重要。我也去说过这个问题,是以前上学时,养成的习惯。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真的发生了,却没有发现任何的不对,好像读完这本书,就是本应该要做的事情。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我之前还吐槽有些书是没用的,虽然后面有些水,前面有些东西还是好的。自己可以把对自己有用的给挑出来。但得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做。没有“用”这本书,怎么会有“用”。
我又在想,我这样不想解决问题,也有可能自己不想“改变”,就像自己“排斥”学习一样的道理。自己其实是害怕改变的。
只是这个习惯,很完美了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自己读书,感觉自己在“努力”的寻求改变,把解决问题放到最后,让自己大大减少用方法的机会。
就像以前真的用了一个方法,也只会开始有用,等习惯了,自己就会找到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这个方法自然就没用了。就会接着再找下一个方法。
就会给自己“读书没用”的感觉。越来越没有动力去读书,
我每次想到这里,我就会越来越疑惑,如果不想改变,那心里也就不想改变了就好了。但是还总是自己想改变,但潜意识会想各种方法阻止自己改变,然后再丢给自己一个自恰的理由,让这样的现象变是合理。然后再不停去找下一个方法。
也可以说,大脑总会给自己营造自己“努力”的假象,但是实际上,其实自己是不想“努力”的。当自己触及到真正的问题,大脑就会让自己避开,让自己去看到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一直在问题的周围徘徊,却没有触及过真正的问题。
我真很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如些的割裂,明明是一个人,却有两种力相互较劲,好像有两个大脑,在控制同一个身体。
其实自己读了一些书,明白理性和感性不同。或是感性是强大,理性在感兴面前就相当于是一个孩子,特别弱小,没有话语权和控制权。这些理论,我还挺赞同的和认可的。
可是我现在,又说服不了自己,明明是一个人,为什么就不能统一想法呢?让自己活得如此纠结和割裂,活的如此的难受,这就是感性和理性想要的结果吗?他们对“自己”变成什么样,一点都不关心吗?为了让自己开心一点,就不能合解吗?
自己是自己最大敌人,我对这一句话,能理解便又不太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