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听二年级《拍手歌》心得体会

      9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6楼报告厅聆听了胡小允老师讲授的二年级语文《拍手歌》一课,我从中感受到低年级语文教学“趣味与实效并存”的精髓。胡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将识字、朗读、理解等核心目标融入生动的活动中,为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一、教学亮点:于细节处见匠心

(一)情境创设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内驱力

      整堂课以“动物朋友”为核心线索,从课前“看部位猜动物”的互动游戏切入,迅速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出“动物世界”的主题。随后,将儿歌中的动物藏为“悬念”,通过“找动物—认动物—送动物回家”的递进式任务,让学生始终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投入学习。尤其是在理解“嬉戏”一词时,播放熊猫竹林嬉戏的视频,将抽象词语转化为具象画面,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又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二)识字教学扎实高效,渗透方法意识

      胡老师的识字教学突破了“逐个认读”的机械模式,体现了“教方法、养能力”的理念。在聚焦部首归类识字环节,通过划分“兽类家族”“鸟类家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鸟字旁”“反犬旁”与动物类别的关联,这种归类思维的渗透,比单纯记忆生字更具长效价值。对于“翔”“休”等重点字,采用“生汇报记忆方法”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指导“世、界”书写时,从“看结构、看占位、看关键笔画”三个维度明确要求,再通过范写、练写、点评的闭环,落实写字教学目标,细节之处尽显扎实。

(三)朗读训练层次分明,落实语文素养

      课堂上的朗读设计兼具趣味性与目的性:从自由读感知小节数量,到接龙读熟悉文本,再到拍手齐读契合儿歌韵律,最后通过男女生对读、同桌互读深化理解,朗读形式随教学环节逐步升级。同时,胡老师注重朗读中的细节指导,如“锦鸡”的读音、“彩”的轻声、“丛”的含义注解,将朗读与识字、理解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准、读通、读懂”的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又感受了儿歌的节奏美。

二、教学启示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胡老师的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有趣的课堂并非依赖花哨的形式,而是源于对学情的把握和对目标的聚焦。无论是情境创设、方法渗透还是习惯培养,都需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核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任务驱动+方法渗透”的模式,在趣味与扎实之间找到平衡,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既有“温度”,更有“深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