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天自己的世界观里面添加了一个新的名词——“引导式培训”,而恰巧最近被问了好多次敏捷教练相关的东西,所以借此机会来分析分享我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吧。对于两者,我皆非专业人士,所以此文仅作抛砖引玉自我总结之用,如有错漏,请见谅指正。
正文
先说新鲜的“引导式培训”吧,我参与前的理解是“引导技巧”的培训,而培训后发现原来培训、引导、引导式培训,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简单来说,他们区别如下:
培训:一般是培训师一个人输入,为受众输出自己深厚的知识,使用各种其技巧灌输自己的解决方案;
引导:则是由引导师组织受众投入参与,让其在过程中共同体会,自己产生属于他们答案的。引导师必须是中立的,无需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引导式培训:则是两者的结合,培训师利用引导师的技巧和工具引导受众在过程中寻找答案;同时结合得出的结论,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解决方案,巩固和升华结论。
举一个今天课上的挖井例子:
培训师会直接告诉受众自己能挖50米,然后带领他们沿着自己搭建的楼梯去参观,让受众们对此感同身受而有所学习启发。
引导式培训则是带受众们来到井边,告诉他们理论、工具、流程、技巧,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挖掘。当他们可能会只挖到30米,则需帮助他们总结并且反馈自己知道的30米以下的样子;而当他们到挖出你的上限时,可能受益人反而是自己了。
反观敏捷教练,其目的是自己离开后,团队能自我解决问题、自我成长,所以敏捷教练会在辅导团队过程中,教导他们以工具、方法和技巧,让团队尝试自行尝试绘画出答案;但即使团队最后答案是错误的,教练也不能告诉他们,以便他们体会团队的成果。而敏捷教练也不是见死不救的,他们还需要为团队设置防御网,待其犯错时帮助其迅速成长(此处我的理解是学自行车时的“擦伤”,教练需适时拿出数据,适时组织回顾,适时引导;但知道注意的是必须让团队对自己错误有所认识且损失可控)。
而作为敏捷教练,我们常苦恼的是在组织团队回顾后,他们的思想和动作没有改变。引导式培训,让我对于此有所启悟:世界上是没有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的,我们需要考虑受众的能力,对于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发现答案的情况,作为50米挖井人的我们,也可大胆地分享自己的解决套路(或使用教练的指导技巧?),帮助他们摆正方向,体验成果;不能一味的引导(可能双发都会迷失);但也同时应该注意不能过分的给予(否则团队会依赖)。
无论是敏捷教练还是引导式培训,我发现两者也有一定的相似,其核心还是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否则所有都无从谈起。
(这貌似与ACT的理论有点相似——必须有自己犀利的观点且解决方案能落地实施。)
以上,题目结束。
最后再说说一些零散的收获:
(1)要珍惜团队中的“金丝雀”,它是团队健康的表现。
在旧时代,矿工们没有精密工具应对隧道中的瓦斯,为了避免爆炸,他们会带一只对瓦斯特别敏感的金丝雀一同作业。而当雀躁动或突然死亡时则告诉我们需要调整了。
记得前段时间让同学们玩了“放杆的游戏”,事后有同学后的总结是“为什么不完全让一个人去完成任务就好了,这种工作不需要团队”;原谅我当时没有珍惜这只金丝雀。
(2)关于反馈的技巧:要建立衡量的标准条件;反馈次序可为受众、观察者、培训者;要有自己的观点,但切忌不要一针见血;使用“XX做得好,XX可以做得更好”的局势;对于新手更多肯定;
(3)工具收获:
蒲公英游戏(5个问题分享):可用于IWE情景(破冰\热身\充能)。
观点调查游戏:要设定模糊的观点;立场不可存在中间点;开放心态;珍惜金丝雀,陪伴弱者。
挖掘宝藏游戏:角色分工很重要,切忌参与者均为新手或轮数太多。
最后的最后,谢读毕,互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