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篇 西安古城墙 钟楼鼓楼 回民街

西安古城墙  钟楼  鼓楼  回民街

西安古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作为西安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瓮城。到民国时期,为方便出入古城区,人们在原有的四座城门两边新劵了门洞,先后新辟了十四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西安古城墙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历史、军事和建筑艺术,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登永安门绕城楼和城墙走。瓮城很大,是我看过的最大的瓮城。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为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

钟楼构造技术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

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式顶,上覆灰瓦,绿色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华丽秀美。

西安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小吃街区。

回民街所在北院门,原为清代官署区。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