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区召开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梓夫发布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第一批研究课题。
11个课题分别是《如何挖掘研究大运河文化》、《如何在城市副中心发展中运用好大运河文化》、《关于大运河文化(通州段)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建设》、《大运河文化特点与人文形象塑造》《大运河文化与水利资源保护》、《北京大运河与通州城市发展史》、《历史上通州如何为首都服务的》、《雄安新区水系建设与大运河运道沟通、文化渊源的探讨与研究》《大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挖掘大运河文化沿线漕运古城城市肌理》。
这些课题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大运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文化人。通州的文化人,对大运河有着高度的自信。王梓夫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绝不能局限于通州,我们应该有大通州的胸怀,和大通州的理念。
大运河文化带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有直接联系。通州作为大运河的源头城市,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尤其在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历史契机下,深入研究大运河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挖掘通州历史,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通州历史悠久,考古发现的路县遗址证明通州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路县城遗址位于通州胡各庄乡古城村东北。西汉时,曾设路县县治于此,遂夯筑土城,城为方形,周围7里。通过对这些古迹的研究,增添了通州的文化气息。
二、学生教育与运河文化有机结合。现在通州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通州的民俗类课程,像发源于通州本地的书法兰竹体,就作为书法欣赏课进入课堂。花丝镶嵌、空竹、毛猴制作,这些体验课在很多学校都有介绍。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传。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大运河文化的实体支撑。最近通州区开展了好几场文化创意大赛,并通过“运河人才”等方式,对文创企业给予支持。将文化的发扬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申报,鼓励废旧厂房的改造,相信未来,通州也会出现像798那样的文化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