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看到这样的讨论题目,我的心就开始流泪,太沉重太揪心的话题。
事情发生了,不是一个“如何看待”就能让人心安的事情。
作为父母,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可是,现实却让我们迷茫和无奈。
很多家长都在问:“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父母为他们付出那么多,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好像是仇敌一样。”
可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孩子只不过是家庭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永远是出在父母和社会身上,只是想方设法改变孩子会有什么用呢?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如何表达你的爱才会成为孩子生命的滋养?
现实是我们无论为孩子做了什么,无论孩子是否接受,头脑总是狡猾地说:“我是为了他好!”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偶然的机会到少年宫听了一堂亲子关系辅导课,课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互动体验,听完后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总是强调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这是真的吗?
当老师让小朋友写下“认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毫不犹豫地写下“玩儿电脑”,
这时身边的妈妈马上问:“只有玩儿电脑吗?”,小男孩好像心领神会,马上在后面加上“考试考一百分”。妈妈心满意足地摸摸孩子的头。总是抱怨孩子爱说谎,问题是他能说真话吗?
老师让小朋友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分,一个小女孩打了99分,妈妈马上问:“为什么要扣一分?”,声音中透出太多的焦虑和期待,当看到有的小朋友打80分、60分时,妈妈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你真的看到孩子了吗?关注的是孩子,还是你自己的感受?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一些琐碎的小细节,但是,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的细节累积而成的。
课后我和同去的一位幼儿园园长说:“今天,那些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60分80分的孩子,家长才应该感到高兴呢,因为至少他们的孩子还能在父母面前说真话。”
为了孩子,我们拼命工作挣钱,因为不想让孩子再过自己童年时过的苦日子
为了孩子,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因为我们童年时没有条件学到。
为了孩子,勒紧腰带也要让他上重点学校,因为考名牌出国读博曾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是啊,我们没有得到的都想让孩子得到,我们没享受到的都想让孩子享受到,父母总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送给孩子,可这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当一个孩子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去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动力又会来自哪里?
写到这,忽然想起朋友说过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她七岁的儿子一本正经地跟她说:“妈妈,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我好好学习,你的想法和奶奶一样,盼我将来有出息,好跟着我去享福!”童言无忌,却无意中道破了天机。
电视剧《天道》中王志文扮演的男主角丁元英问母亲一句话“您养儿的目的是什么?”母亲说:“养老。”他说:“那您的母爱并不伟大。”这个母亲也许并不伟大。但她说出的是真话。
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所谓问题焦头乱额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这么做,究竟是为了谁?”
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就多听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去看看孩子眼睛,那里有一个生命的真正状态。如果看到好成绩就眉开眼笑,看到坏成绩就是兵荒马乱。那你关注的不是孩子,而是在让自己的焦虑自由泛滥。
很喜欢李雪老师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那本书里的一句话:“爱他,当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这才是爱的本质。所以,当我们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时,最好静下心来觉察一下:这样做,究竟是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