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
说是书论,其实也就是自己日常习书的一些心得体会,之所以写成古文的形式,也完全是一种尝试和学习!因为古文更适合写成书法作品,白话文显然不太合适,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又是初学阶段,难免文不达意,错谬百出,至于有没有参考价值,更是不敢奢望,只当是自己学习的一个小结或是交流吧!现拿一部分出来现丑,恳请同道、师友不吝赐教!为谢!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一(书体)“同源异派,共树殊枝”。观古人书,虽师宗一家,而终成诸体,大同在而小异显。是知书体之形成乃书家性情之自然渗透于笔墨尔,非刻意所能求得!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二(面貌)学师之体,必有师在,亦必有我在,正如子(女)虽父(母)生,必像父(母),又不全像,有我在尔!学书亦是如此,何必苛求面貌特色?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三(行书)“楷好则行优”!并不尽然。楷是行之因而非果,无必然联系。行书欲好,需另下一翻功夫,应用学楷之心境学行,方能有成就!故说:“楷书不好,则行书难以高妙!”如此而已…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四(临帖2):临帖!深入的临帖!千万不要担心出不了贴!因为即使你临的再像古人!但当你创作作品时依然不可能全像古人!那不像的一部分就是你自己!你说是入贴了还是出贴了!??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五(中和之道):杨钧书论有云:“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孙过庭《书谱》中说:"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古人已明示:成就书法之大道乃中庸之道,乃志气和平,不激不厉之道!仅此,书法才能有气韵,才能风规自远!何必苛求小道?蕴老说:“没有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唉!谁是知音?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六:“察其言,观其行”,于书则是“观其书,察其言”,学人书应“破”其书论,书论如武学之秘笈。《书法档案》于钟华讲到:“书诀如数理公式,学会公式后,再用公式去解题”。此语甚妙!可破死临帖而不能创作之苦!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七:师欧?师田?纠结者甚多!当人们终于找到学欧之通道时,蕴老却说“取法乎上”、“楷法欧阳莫学田”,既是谦逊,更是忠言!齐白石亦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二田终其一生学欧,初像欧而终成田!自称失败而人见成功!其中道理!全在自悟!……今人多从“莫学田”,忘却上句“叩门砖”!
田蕴章诗:
写字论题费一年,渡河舟楫叩门砖。
忠言半句存甘苦,楷法欧阳莫学田。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八:欧书,尽是碑刻,不见墨迹,初学最是不易!启功说“透过刀痕见笔痕”此语虽妙!但几人能见?非一定功力、学识者,无解!何况初学?初学欧书当学墨迹,观临笔法游走、去留之痕,方可入门!欧书墨迹绝,自然参考今人!何必困惑?
魏云杰习书心得二十九: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有云:“……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决,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一个说“口传手授”,一个说“口传心授”!虽一字之差,却境隔万千。“口传手授”即嘴上告诉你,手把手的再教给你。而何为“心授”?虚、空、无解也!难怪苏轼书论说,“自颜柳氏未,笔法衰绝,加以唐末战乱,人物调零,文采风流扫地尽矣”。原来宋、明之后“书决”虽在,但能手授的人己经“没有”了呀!
魏云杰习书心得三十: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字已经写的很好了,其实,真正较起真来,我们会发现没有一个字是真正写好的,顶多也就是个高水平的良好而已!
魏云杰:1882692085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