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偶然在小红书里看到一本书名就很温润的书,《巷里林泉》,看完书评后当下就下单买了这本书回来读。清晨的春寒料峭中鸟儿却也开始唱歌,我不禁心生“毕竟是立春了”这样的念头。
《巷里林泉》是一本文字温润幽默,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可爱随笔集。林泉是文人心里的美梦,身居市集,总怀着妄想逃去山林泉石的美丽地方。而作者的林泉,在故乡、在街巷。无论幽美还是俚俗她都照单全收,且甘之如饴。
全书分为三辑:“一晌光年”“朝朝暮暮”及“眼前人”,读来令人常怀唏嘘,含笑带泪。
“一晌光年”记录的是扑面而至的世情片段,那些路人、芳草、云雾,都像知道作者揣着妙笔而决意把常人觉察不到的故事端出给她看。“朝朝暮暮”记下的是遥远的如梦的印象,在作者心头时时浮现,记起自己是谁,记起曾经历的生活,记起一切何以如此。“眼前人”则是更为深沉却未必再有回响的回忆,那些已经走远的、走散的、走失的同路人,就留在此书中,在书中成为与现实并行的眼前人。
书里,她写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平淡事,喂猫、看花、街角洗头的男人、火车上遇到的陌生人。你瞧,都曾在眼前晃荡,或许你我留心,也能记录下不少好故事。但从她的笔下重新去看,就好像原本戴习惯的蒙了灰的眼镜,被人重新擦干净了。一改模糊朦胧,世界重新清晰可爱了。
不信,你来品品。
“我本来有事情闹心,急着赶路,但在树下一停,居然散漫了,不觉得事情可以缓缓,连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动摇,意识到焦虑的本质并不是对人生抱有超强的责任心,而是根本没有责任心,是一种急于解除与世人的关系、急于脱逃、急于赶赴与自己厮守的愿望。焦虑的人虽然做事情往往周密,心里的潜台词却是极其消极的——我干得这么好,就让我赎身了吧?也许他并不那么反感自己为之焦虑的那些事,甚至做起来也有意趣、也能看到美,但他终究是要从生活里开溜的。”
—— 引自章节:木芙蓉
我还记得曾经去听一个作家的作品分享会,当时有一个读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说,如果说人生中没有很多的经历,是不是就没办法写作,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印象深刻的是那位作家回复,大意是说人生处处是经历,你不必等到有什么经历你才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