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效忠天子?乍一听,仿佛理所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们看《雍正王朝》电视剧当中,就有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当时,年羹尧带着一群亲卫回京,大热天,皇帝让这群人卸甲凉快凉快,结果所有人非但没有听从,反而齐刷刷地看着年羹尧请示可否。
这座大厅里早就为皇上摆上了冰盆。可是雍正向下边一看,进来的军将们却仍是穿着牛皮铠甲,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他笑了笑说:“今年天热得早了些,想不到你们还穿得这样厚重,真是辛苦了。都宽宽衣,解了甲吧。”
雍正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自顾自地继续说:“毕力塔,还有冰没有?你拿些来赏给他们。哎?朕不是已经说过了,让你们都卸甲休息的,你们难道没有听明白吗?宽宽衣凉快一下嘛!”
众兵将还是不作声地站在那里,一向说一不二的雍正皇上惊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受到这样的冷遇,他的脸色“唰”地就黑下来了。
雍正皇上今天真是开了眼界。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朕的话从来是只说一遍的!可是,他让兵士们解甲休息,竟然连说了两遍都没人听从。他当时就想发火,可还是忍住了,只是向年大将军投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年羹尧开言了:“哦,既是万岁有旨,你们可以去掉甲胄,凉快一下了。”
大将军一声令下,众军将这才“扎”地答应一声,三下五去二地把甲胄卸掉。一个个只穿单衣,露出了胸前健壮的肌肉,还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这可就让雍正给伤着了,吃的朕的军粮,拿着朕的军饷,可在这群我大清的士兵们眼里,朕竟还比不上你年大将军。
虽然这个桥段里,雍正面子上挺不好看,但现实就是现实,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士兵,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能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军营当中,时刻保持着忠于天子的坚定觉悟。
在古代的军制当中,甭管是府兵、募兵还是抓壮丁,这些士兵们进入军营最初的目的都不是被忠君爱国的思想所感召,要么是为了混口饭吃,要么是为了功名利禄,要么就是倒了血霉,被强绑过来了。
猛地被塞到一个陌生的军营当中,旁边的伙计们都不认识,大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被强行整合在一起作战,在这种条件之下,你还能有啥指望呢?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凑到你旁边跟你谈理想,讲忠君爱国之道,你肯定会忍不住爆粗口。
当你被老兵欺负得有苦难言之时,脏活累活都是你的,有好吃的没你份儿之时,领导突然站出来,都别闹了,这小子跟我混的。
这一句话,就改变了你的命运。军营里再没人欺负你了;大伙有吃的,自己也能吃顿饱;战场之上,对面有骑兵队伍,也不让你优先赶过去吸收动能了。
这个时候,士兵便自觉地跟自己的领导结成了天然的同盟。打仗时,替领导挡刀、冲锋时替领导卖命,因为这个时候的士兵,已经知道了,领导就是自己的天,他完蛋了,自己也得完蛋。
就这样你的领导越升越高,最终当上了将军,而先前在他身旁的人们自然也就鸡犬升天,你也随着升了一级,而后不久,身边也有了自己的小弟,一如昨日的你。
这样一个利益群体便形成了,如果某一天,皇帝突然看将军不爽了,想要办他。
而且,历史上但凡真想造反的主儿,没有一个大张旗鼓地说要杀皇帝的,都得多少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要么是皇帝驾崩,皇位被篡;要么是皇帝被囚禁,自己领兵入宫迎驾;要么是皇帝被蛊惑,自己本着义务的原则,入宫清君侧。
古代可不比现代,消息闭塞,人云亦云,将军当着众人的面说什么,人们很难提出有力的质疑和证据来推翻对方的瞎扯。
将军被搞掉,自己这帮嫡系们也都得倒霉,而自己若是跟着将军拼一把大的,那说不定还能再向前好几步。
跟着领导走,这个信号便被一级级反馈下去,至于底下的人知不知道是造反,已经无所谓了,炮灰就要有炮灰的觉悟和素质,跟谁都是战,管那么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