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文帝刘恒,四十六岁逝世,太子刘启继位,三十二岁。刘恒给刘启留了两个人才,一文一武,文的是晁错,昨天我们已经讲过,因力主削藩,激起七国之乱,景帝无奈,腰斩晁错于长安东市,希冀七国退兵。然而,人家不退诶,不但不退,人家还想当皇帝诶!刘启无奈之际,想起老爹死前,还给他留了一员武将,叫周亚夫。
将门虎子,周亚夫是老革命、前太尉、前宰相、绛侯周勃的儿子。
前158年,冬季,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陕西省延安市),三万骑兵入侵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杀害和掳掠了很多军民,报警的烽火一直传到甘泉(陕西省淳化县西北),首都长安震动。
文帝刘恒封了一堆将军,分别驻守在长安周围和边境重镇,时任河内郡(河南省武陟县)郡守的周亚夫,驻扎细柳(陕西省咸阳市西南)。
刘恒亲自犒劳军队,到达驻扎灞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河畔)和棘门(长安城北面西头第一门)的军营时,刘恒一行人直接驰马进入营垒,将军和部属们都骑着马迎送出入。接着刘恒到达细柳的军营,军官身披铠甲,士兵全副武装,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严。刘恒的先导队伍到达,被拦在辕门之外。
先导说,天子马上就到了!
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有将令,没有天子诏令。
过了一会,刘恒来到,也被拦住。刘恒只得派使者持节诏告周亚夫说,我想进入军营劳军。
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辕门。
辕门卫队长对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有令,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
刘恒一行人便拉着马缰缓缓前行。将到虎帐,周亚夫手持兵器,向刘恒作了一揖,说,身上穿着盔甲的武士,不便于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刘恒动容,庄重肃穆,手扶车前的横木,向军营将士致意,教人传话周亚夫致歉说,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了劳军的仪式后离去,随行官员没有想到一个将领竟敢用这种态度接待皇帝,均感惊恐。想不到刘恒说,唉!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呢!前面所去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如同儿戏罢了,敌人如果突袭,那些将领都是被生擒活捉的货。至于周亚夫,谁能碰他?
衣赐履说: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个桥段,似乎是在年羹尧的大帐里,雍正也来劳军,天气暴热,将士们甲胄在身,汗水涌出。雍正爷说,天气这么炎热,将士们把甲胄脱了吧。说了好几遍,没人搭理他。之后,年大将军说,既然皇上让你们脱掉铠甲,那就脱了吧。将士们这才脱甲谢恩,谢年羹尧的恩诶。自此,雍正对年羹尧刮目相看,不是要重重赏这个带兵良将,而是打算杀了这个功高盖主的家伙。这个故事未必是史实,不过,发生在雍正和年羹尧身上,我感觉符合两人的性格逻辑。
在刘恒面前,周亚夫的“不敬”成就了自己;倘在雍正面前,周亚夫依然如此“不敬”,可能就招来杀身之祸。
不同性格的臣子,遇到不同性格的帝王,命运会大大的不同。所谓以史为鉴,可没那么简单,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然而,一不小心,小命休矣。
刘恒临终前,对刘启说,假若国家有危难,可任命周亚夫当统帅。
前154年,七国叛乱的文书到达朝廷,刘启任命中尉(长安警备区司令)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迎战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老革命郦商的儿子,以卖友求荣的方式,在诛灭吕氏时立下大功,详见拙文《吕家班灭亡记之诬以谋反》)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境叛军(指故齐国土地上的胶东国、胶西国、济南国、菑川国)。征召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进驻荥阳(河南省荥阳县),监视诸齐跟赵国的军事行动。
衣赐履说:这个栾布,以前我们也讲到过。前196年,梁王彭越被诛族,当时栾布是梁国大夫。如今,四十二年过去了,栾布应该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出生年份不详),居然还要率军出征,说明,文景两朝,对武备是不够重视的,将才稀少。
昨天我们讲到,袁盎向刘启建议杀了晁错,吴、楚自当退兵。刘启下令腰斩晁错,然后派袁盎和宗正(皇族事务部长)刘通出使吴国。两人叫吴王刘濞接诏。刘濞笑了,说,我已经当了东帝(跟“西帝”刘启平分天下),还接谁的诏书?然后下令将袁盎软禁起来。袁盎设法逃离,回报刘启。
衣赐履说:对于袁盎的结局,我十分不解。先是拍胸脯保证吴王刘濞不会造反,结果人家反了;然后说杀了晁错吴国就会退兵,现在刘濞都成了“东帝”了,退个茄子的兵。这两项罪过,按照彼时的标准,估计砍十次脑袋都够了,但袁盎居然没事儿!奇也怪哉!
此时,吴、楚联军已经开始攻击梁国(首府睢阳,河南省商丘县)。太尉周亚夫建议刘启说,楚军慓悍,机动性强,发起攻击,我们难以对抗。现在最好是由梁国死拖住他们,中央军去断绝吴、楚联军的粮道,方可取胜。
刘启同意。
吴、楚联军攻破了梁国棘壁(河南省永城县西北),击斩梁军数万人,乘胜北进,锐不可当。梁王刘武(刘启的亲弟弟,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后面我们会专门讲他)派军迎战,联军再次攻击,梁军再次大败,士兵溃散。刘武紧闭睢阳城门,死守城池。
周亚夫绕道东进洛阳,然后挥军昌邑(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吴、楚联军猛攻睢阳,梁王刘武危如累卵,不断派人向周亚夫求救(昌邑在睢阳东北,直线距离一百公里),周亚夫不理。刘武急了,派使臣向刘启告状,说周亚夫不肯救援。刘启派使臣命令周亚夫援救梁国,周亚夫拒绝接受诏书,坚守营垒。密令弓高侯韩颓当(韩王韩信的儿子)等人率领轻骑兵,南下渡过淮河、泗水交流口,绕到联军之后,切断联军粮道。
梁国中大夫(高级国务官)韩安国,跟楚国宰相张尚(被楚王刘戊所杀)的弟弟张羽,分别担任将军,保卫首府睢阳。张羽作战勇猛,韩安国持重谨慎,吴、楚联军一时陷入窘境。联军本想西进,但因睢阳挡路,久攻不下,于是,转向东北,直攻昌邑,打算先干掉周亚夫再说。双方在下邑(安徽省砀山县)相遇,吴军发动猛攻,周亚夫根本不理你那套,缩在军营之中,不肯交战。此时,粮道被断的作用显现出来,联军缺粮,士卒饥饿,更加急于决战,而周亚夫该吃吃该喝喝,死活不应战。联军向周亚夫营垒的东南角调集军队,周亚夫却命令营中加强对西北方向的防御,不久,吴、楚的精兵果然从西北方突袭,因周亚夫早有防备,联军不能攻入。又僵持了一阵子,联军中大批士卒饿死,投降的,逃跑的,络绎不绝,吴王刘濞简直要气哭了,实在没办法,引兵撤退。
二月,本来绝不应战的周亚夫,突然派出精锐力量追击,大败吴、楚联军。吴王刘濞扔下军队,带了几千精壮士兵连夜逃跑。楚王刘戊自杀。
刘濞刚开始举兵叛乱时,吴国大将军田禄伯建议说,大军西进,没有奇兵,恐难成功。我请求给我五万人马,沿着长江、淮河逆流而上,占领淮南、长沙,直入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与大王会师关中,这也是一路奇兵。
吴国太子刘驹说,老爹啊,咱是以“反”作号召的,军权可不能随便给人啊,因为我们可以“反”朝廷,别人也可以“反”我们啊,那将怎么办?而且,另派奇兵,主力就会削弱,有害无益。
刘濞权衡之后,没有批准田禄伯的建议。
衣赐履说:刘驹的话,颇有道理。我们反朝廷,别人也可能反我们。比如,济北王刘志、淮南王刘安,就是被手下劫持了,因而没能参与叛乱。上下猜忌,这反就没办法造了。但是,皇帝的宝座,实在诱惑太大,野心家们不试他一回,死不瞑目。
刘濞逃跑,吴、楚联军霎时崩溃。刘濞渡过淮河,逃到丹徒(江苏省镇江市东丹徒镇),打算依附东越国,以求自保。朝廷派人重金收买东越,东越国王骆望,请求刘濞亲临劳军。刘濞不疑有他,在劳军时,骆望派人用铁矛刺杀刘濞,砍下头颅,用驿马车飞报刘启。吴国太子刘驹逃亡到闽越国。
吴、楚叛乱,历时三个月,全部平定。将领们认为太尉周亚夫坚持不战,先断绝吴、楚联军粮道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梁王刘武对周亚夫多次见死不救,心怀怨恨。为周亚夫之死,埋下了一颗种子。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