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截取我2017年的文章片段,当时一直在思考整理的意义,现在整理出来跟各位分享。
1、与内心的对话
我们拥有的所有物品,都映射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是自己购买还是被赠送的物品,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自己思维运转的结果。
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当你用手触摸每一件物品时,脑海里回想起相遇的场景以及凝聚的回忆,便会发现每一件物品都带着自己的气息陪伴着自己。
2、获得内心的满足
整理物品就是整理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你会逐渐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物品,然后开始淘汰和舍弃自己并不喜欢却不舍得扔掉的物品。这些物品身上往往会携带灰暗不愉快的记忆,但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丢弃可以使用的物品是一种浪费,所以会将这些散发负能量的物品堆积起来,污染自己的能量场。
当我们清空那些负能量的物品时,余下的物品便会聚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生活充满阳光,即使再遇到挫折,也不会像以前那般害怕面对,因为你所有的物品都在努力的为你传递正能量!如此正能量循环下去,生活自然翻天覆地的变化。
3、欲望的克制
欲望为什么要克制?
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实在过得太幸福了,不会有饥饿、寒冷、流离失所。我们本该很幸福的,对不对?但是在这个充满焦虑和欲望的社会里,真正幸福的人屈指可数。
经济学中有一条“边际递减效应”,此效应是由一条享乐法则演变而来:“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享受会逐渐递减。”当欲望不断被满足之后,情绪开始不再波动,即使生活再幸福,也不会有幸福的感觉。
女生都喜欢买衣服,因为好看的衣服会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但是根据边际递减效应,随着买衣服次数的增多,我们的喜悦感不会像小时候得到新衣服那样开心,喜悦感也不会持续很久。
由于大脑记住的是第一次买新衣服时的愉悦感,我们会以为每次买衣服都会很开心,所以会不断地买衣服。结果导致衣服很多,快乐不再。因为囤积欲本质就是对未来的没有安全感。
克制欲望,就是利用边际递减效应,不要任性的随意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样得到礼物的愉悦感会比普通人大很多,幸福感会强烈许多。
其次,当你毫不犹豫的就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假思索的去获得和拥有许多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而这些东西会让你的潜意识产生焦虑,但是你的意识可能感觉不到。你只是觉得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却神疲体乏没有干劲儿,然后开始责怪自己拖延症、懒癌晚期,最后会演变成忧郁症、自闭症、狂躁症。
4、整理后的生活
许多有囤积症的人容易走极端,当在杂乱的环境下忍无可忍时便会爆发,成为极简主义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佐佐木典士就是如此,在他的《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一书中,他详细描写过自己曾经昏暗的生活状态。
佐佐木典士的家前后对比图(网络下载)
35岁的佐佐木典士蜗居在东京一个3坪大的房间里,房子里到处都是书籍、衣服、食物、散落各地的生活用品,工作上也只是一个穷编辑,没有存款。在工作和生活都没有什么长进的情况下,最后连女朋友都离他而去。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生活里面几乎没有一件满意的事情:家不够大、沙发放不开、朋友来了没有地方坐、公司不赏识自己、怀才不遇、女友离开自己……
而疯狂扔东西之后的佐佐木典士,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他身上的那股从容淡定。
(网络下载)
出门只带4样物品(网络下载)
睡在充满阳光味道的房间里(网络下载)
每天自己动手清理房间(网络下载)
佐佐木典士是一个极端却鲜明的极简主义代表,我们普通人不需要苛刻的要求自己,但是通过整理控制物品的数量,有助于维持空间的整洁程度。
5、整理和身心灵的结合
找到和身体链接的办法有很多,跑步、瑜伽、健走、冥想……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喜欢整理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和场地选择其他项目的朋友,整理是选择和身体链接的最好方式。
整理是一件需要身体力行的事情,当你用手掌抚平每一件衣服的褶皱,感受每件衣服对你的陪伴和守护时,内心肯定是祥和而平静的。
当你弯下腰用抹布一点一点清理地板时,感受地板和抹布的任劳任怨,感受手掌和抹布地板间的温度交流,看到窗明几净的房间,内心肯定是充满感恩和满足的。
如果连家居生活都要假手于人(假手于机器),又何谈感受身体、感受生活呢?
当一天的劳碌工作结束,回到家,换上舒适的衣服,开始感受每一件物品散发出的能量,在这个为自己遮风避雨的空间里祈祷,享受自己私密的生活,是与自己内心最好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