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白 从一位 行 左大臣 藤原朝臣 实久
参议 正三位 行 皇太后宫权大夫 兼 左兵卫督 平朝臣 景盛
文章博士 从五位下 惟宗朝臣 义儁
蔵人 兼 式部少丞 从六位上 守 但马守 勋八等 藤原朝臣 泰房
这是最正式的署名法,在重大场合、重要文书上使用。公武通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担任的官位相当官职、令外官职。如此处有复数官职,顺序为“令外→文官→武官→外官”,两官职间加“兼”。
2、署自己的位阶。
3、署自己担任的,对应官位高于或低于自己所处位阶的官职。如官职对应官位高于自己所处位阶,该官职前加“守”。如官职对应官位低于自己所处位阶,该官职前加“行”。如此处有复数官职,顺序为“令外→文官→武官→外官”,两官职间加“兼”。
4、署自己的勋位。(注:实际署名时,除了少数低位者及暴发户为了显摆之外,不署勋位的情况较多。)
5、署自己的氏姓。
6、署自己的讳。
二、
小松 内大臣 从二位 平 朝臣 景盛 公
宗 正三位 行 左近卫大将 惟宗 朝臣 义儁 卿
今出川 正四位下 行 图书头 藤原 实久 朝臣
万里小路 从五位上 守 弹正大弼 藤原 朝臣 泰房
镰仓时代开始出现,仅五位以上使用。这也是比较正式的署名法,在重大场合、重要文书上使用。公武通用,但主要是武家使用,公家较少使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的苗字。
2、署自己担任的官位相当官职、令外官职。
3、署自己的位阶。
4、署自己担任的,对应官位高于或低于自己所处位阶的官职。如官职对应官位高于自己所处位阶,该官职前加“守”。如官职对应官位低于自己所处位阶,该官职前加“行”。(注:这种署名法不论兼带多少官职,一般只署一个最高的官职。)
5、分四种情况。
①公:氏+姓+讳+公字
②卿:氏+姓+讳+卿字
③四位者:氏+讳+姓
④五位者:氏+姓+讳
三、
宗 权左中弁 正五位上 惟宗朝臣 义儁
万里小路 织部正 正五位下 泰房
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的署名法,相比之下不那么正式,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文书上使用,也可在一般场合、文书上使用。公武通用,但几乎只有武家使用,公家很少使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的苗字。
2、署自己担任的官职。(注:不论兼带多少官职,一般只署一个最高的官职。且不论官职是否与位阶相当,均署在这个位置。)
3、署自己的位阶。
4、署自己的氏姓。(注:可不署。)
5、署自己的讳。
四、
平 大弐 景盛
藤 判官代
不太正式的署名法,在一般场合、文书上使用。公武通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的氏。(注:一般会把两字以上的氏缩写成一字,如:“藤原”缩成“藤”、“清原”缩成“清”。)
2、署自己担任的官职。(注:不论兼带多少官职,一般只署一个最高的官职。倘若该官职名只在一个官署使用,则可以省却官署名称,如:“大宰大弐”的“大宰”、“右近卫少将”的“右近卫”。另:武家常省去官职。)
3、署自己的讳。(注:可省去,但一般会署。)
五、
前大纳言 义儁
武卫中纳言 小松 景盛
头中将 实久
万里小路 蔵人少弁 泰房
不太正式的署名法,使用范围很广泛。公武通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的苗字。(注:亦可在官职之后署苗字,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不署苗字。)
2、署自己担任的官职。(注:如有兼带官职,则将其中一个或数个缩写,如:“中纳言兼左兵卫督”缩成“武卫中纳言”、“蔵人头兼右近卫中将”缩成“头中将”、“五位蔵人兼右少弁”缩成“蔵人少弁”)
3、署自己的讳。
六、
今出川 山城
万里小路 隼人正
颇不正式的署名法,使用范围较广泛。公武通用,但主要是武家使用,公家较少使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的苗字。
2、署自己担任的官职。(注:不论兼带多少官职,一般只署一个最高的官职。可省去职名,只署官署,如:“山城守”作“山城”。)
七、
少外记 平
惟宗 义儁
前侍从 藤原 朝臣 实久
藤原
很不正式的署名法,仅在某些文书上使用。公武通用,但几乎只有公家使用,武家很少使用。
具体署法:
1、署自己担任的官职。(注:不论兼带多少官职,一般只署一个最高的官职。倘若该官职名只在一个官署使用,则可以省却官署名称,如:“大宰大弐”的“大宰”、“右近卫少将”的“右近卫”。可不署。)
2、署自己的氏。
3、署自己的姓。(注:多数不署。)
4、署自己的讳。(注:一般不署。)
较正式的署名大致有这七种方法(不排除有遗漏),有时候虽会有细微变化,亦不脱这七种模式。至于战国时代直至幕末期武家的更加随便、更加简略的各种变体署名法,这里估计说不清楚,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