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我从上学开始,就会特别喜欢过节日,尤其是过年,大概是吃吃喝喝玩玩再也不怕被大人说,对了,还有新衣服穿,每年的新衣服必须等到三十那天才穿。对我来说年前的那些天是最最开心的日子。
还记得这首欢快的歌曲?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从23(祭灶小年)之后吧,正月初一之前,那每一天都是特别的开心,那种盼望着春节快到的喜悦和已经到达的喜悦又不太相同。尤其是着除夕前的两天,老爸一般会开始购买大宗年货,带回家好多好多好吃的,火腿肠、瓜子、糖果等等很多。我呢,每天出门找小伙伴玩,口袋装满瓜子边走边嗑(可能只有农村才这样吧😏)。
二十五六左右老妈开始蒸包子、馒头、枣馍馍,不过现在基本上只做蒸包子了,馒头都是买现成的。那个肉包子真是超级香,印象中经常是下午老妈连蒸好几锅包子,第一锅出来后,我们小孩一人一个吃的不亦乐乎,娃娃们吃的香,大人看着也开心。
三十那天贴春联。关于贴春联还有一段趣事,那年我五六岁记不清了?一般都是除夕那天贴春联,每次贴春联要先把去年的清理干净,但我每次看到爸爸和叔叔们在处理哪个去年的春联都特别费劲,我就想反正早晚都是撕掉,为什么不早点撕,这样下一年会好贴很多。于是那年的初一傍晚,爸爸妈妈那会都没在家,我自己就搬来凳子把所有的钢贴两天的春联都给撕掉了,这一撕掉确实很好处理干净,正当我觉得自己为爸爸办了一件好事的时候,爸爸回来了,非常生气,不过也没有责骂我,最后我不记得处理结果是什么样,只知道以后不能那么早都撕掉了。
除夕,一般大家都不睡觉,俗称熬岁,但我是比较不能熬夜,困就必须得睡,我姐姐经常熬通宵还特别有精神。第二天一大早就是正月初一啦,开始拜年,爷爷会给个压岁钱,然后去叔叔大伯,各个同族的亲戚家挨个拜年,小孩子啥也不懂,去了叔叔阿姨就会给各种糖果、核桃等等。谁看见谁都是一脸笑容,互相拜个年。如今在大城市里感觉年的味道淡了很多。
随着正月初一的到来,初二、初三、初四…,越往后心情依次开始失落,甚至有一年:初一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家午睡后竟然哭起来了。因为真的好怕年过完,再也没有那么快乐的日子了,这是悲观的表现吗?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彻底的该收心了。一种超级沉重的失落感。
上了大学,每年过年不再单纯的盼望吃吃喝喝,而是觉得可以回家了,无忧无虑的玩上一个月,每次离家返校都是那么的不情愿,甚至有几次给妈妈生气吵架了,因为她总是催着我说早点去学校也不要迟到晚了,这妈这么不心疼闺女啊!
再之后毕业参加工作了,过年时间更是短的可怜。期盼新年,也害怕过年,过一次新年,就又老了一岁,工作是否有提升?收入有增加?对于女人还有一点脸上的皱纹是否又多了?即便你不想,也会有“好心”的七大姑八大姨问你。
你说:年味变淡了,那只是你觉得,“年”一直在哪里,年味有没有变淡都是你的个人主观感受罢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