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书中用简洁而含义隽永的语言,简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论语》中的诸多名言在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却毫不褪色,依然带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今天的中国人,甚至乎在欧洲一些国家设有论语课程。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虽然论语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依然值得我们用论语中的大道在社会生活中做为参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常说“人是高级动物”区别在于人能够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外,还需精神生活能够接受教育,明辨是非,能够有权选择或被选择。父母把我们带到这婆娑世界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成人。《论语》有曰“事父母几谏。见至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可是如今的社会风气普遍存在着父母还未逝世,儿女们为了减轻负担选择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当甩手掌柜,不闻不问;为了争夺财产子女把父母告上法庭,兄弟反目;更有甚者说“老人是城市的垃圾”,嫌老人是拖油瓶等。父母去世现如今的生活模式很难做到守孝三年,但也应做到家庭和谐,谨记父母教诲不分崩离析。在追求“向钱看,向厚赚”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迷失了自己本性—善。每年杀害父母的新闻呈上升趋势。例如,2016年的北大弑母案,衡阳13岁孩子杀害亲母等。这些案件说明了教育的严重失败,社会风气的堕落,施暴者也有不幸的一面。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我认为它的前提应是要有底线,有准则,而不是成为逞凶作恶的理由。当你犯了错被原谅那是因为人们站在施暴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予以同情心或是理解。但这不能改变你犯了错的本质。试问如果人类社会没有道德约束,没有规矩那我们的“高级”二字的意义何在?生而为人,务必善良是做人的做事的必备要素。善良就是当别人挨饿时,我不吧唧着嘴吃肉;日后你所遇到的所有惊喜和好运,都是你之前所积累的温柔与善良。
语言是门学问,说话是一种技巧。《论语》中有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由此可见说话的重要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精神创伤比起身体创伤有过之无不及。《论语》泰伯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合乎身份立场的话。谨言慎行才能明哲保身。不知全貌,不以置评。最近四川理塘形象大使丁真,因他硬朗帅气的外表,朴素大方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也让甘孜藏区的社会面貌展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大大的提高了知名度。原本是好事一桩,可是人们对他的喜爱赞扬上升成了说他是仓央嘉措,活佛转世简直是妄言置评。认证活佛转世制度是一套严谨且复杂的工序,并不是我们能够随意揣测和判定的。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在学习方面论语提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过旧知识之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懂得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懂得举一反三。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朋友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彼此的不足。例如,当你发现朋友满口脏话,言谈举止如凡夫俗子。此时就要反观自身,并能够用朋友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缺点,彼此一起成为够优秀的人。
以上论述是个人的拙见。学习论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境遇阶段,每次学习到的道理也深度不同。对文中的内容也有了新的理解。要应用到真正的实践中,需要很漫长的时间,逐步消化,逐步的改变。所谓借鉴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社会大环境。在繁杂的时代保持本性,拥抱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