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分
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朴树穿着绿色衣服、破洞牛仔裤,迎着夕阳捡牛粪的样子,特别干净。他说,我喜欢那种不用过脑子的东西。
听了这句话,我莫名兴奋。因为我也喜欢不用过脑子的东西,如若是平常,我不太敢提出来,说出来了仿佛就是不求上进。保准有一大堆人排着队告诉我,你这是思想的懒惰,你这样会越来越堕落。
前段时间所有人都在夸的朴树,夸得不食人间烟火,不是我等凡人能够仰望的。现在他边捡着牛粪,边说出这样的话时,莫名的有一种亲切感。
对他的夸赞,听得最多的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很好,甚至很梦幻,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带着青春的帽子,格外灿烂。
但在《非凡匠心》这个节目里,我没看到朴树作为少年的悠然淡定,反而看到他如普通人一样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方向的迷茫。
这份真实的迷茫将他从天上拉下来,染了人间的烟火气。
所有人都说朴树很纯粹,有着少年的淳朴和干净,但没人说他也有少年的烦恼,他追寻的不是少年的纯粹,反倒是对自己人生命题锲而不舍的刨根究底。
这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而且很多人为了躲避这份痛苦,早早就逃开了。
他对音乐有着质朴的喜欢,参加节目也是为了了解马头琴,因为他想看看,一如他这个人,理由也很简单。
骑马在草原上,与马头琴大师的儿子聊音乐,找到大学时候和同学一起聊天的感觉。听齐宝力高老师讲马头琴,听他们乐团的人演奏,在他们身上找到热情,寻找力量。
这里有一个更接地气的朴树,不是那个唱《送别》哭出来的朴树,不是那个在音乐节目上说为了挣钱才参加节目的朴树,就是一个真真实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的朴树。
他说他曾经失去了热情,现在想找回来。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热情,但极少有人想过去找回热情。甚至有人不曾试图做过努力,就直接放弃。
或许这才是我们大部分人与朴树之间的差别,他苦苦追寻虚无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偶尔懈怠,却从不敢放弃。
扪心自问,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那些制定了一个个大小目标的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就我来说,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这段时间在找工作,拒了不少offer,一个朋友突然告诉我,“我觉得你应该端正你的态度,怎么拒了那么多offer?”
我惊了一下,“我态度挺端正的啊,那些工作我不想要。”
“可是你也要想想自己要什么,你不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去找工作吧。”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真羡慕那些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没有迷茫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因为我从来都是带着不确定在往前走,拒绝的都是不要的,剩下的都是感兴趣的,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啊。
与文字打交道很多年了,但我从来不敢说自己爱文学。我经常和朋友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更新小说不断更,我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在这里写下这些东西。或许是喜欢,或许是习惯,或许是别的……
朴树是不是少年我不知道,但我喜欢那个在大草原上边捡着牛粪边说着,我喜欢不过脑子的东西的他。
我也喜欢他说的,我害怕孩子,因为我知道人生很苦,一个人要长大需要承受很多苦难,我不忍心孩子去承受。
我喜欢他坐在篝火旁和齐老师的儿子合奏的样子,那时候他是激动的,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破土而出。
我想,很快,他会陷入到另外一份迷茫中,然后去寻找答案,这一辈子都为了寻找一个答案,临到死亡的那一刻,我们都未必能找到自己要的东西。
有人一直找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有人在半路上就绕开了,从此停止不前,安心在舒适区,不去寻求认知的边界。
我以前很少特意去听朴树的歌,后来单曲循环一个月的《清白之年》,分享到朋友圈后,师兄说,这歌太扎心了,我不太敢听。
确实扎心,那种真实地温柔地揭开伤疤的样子,是一种沉闷的痛,一点都不尖锐,但周围的空气都会带着那份沉闷,很自然的情绪就进去了。
那段时间同样很火的还有一首《消愁》,朋友推荐给我的时候,我说词很好,但还差了点,差了点干净和真实的味道,差了点藏在干净中的沧桑。
这里没有要比较这两首歌的意思,一切只是自我感觉。或许我喜欢朴树是从那时候才开始,真正认识他是看了这个节目之后,也有可能我并不认识他。
他的少年气更多的是迷茫和别扭,是拘束和困惑,是回望的痛楚和对生命的探索的艰难。比白衣飘飘年代的少年多了沉淀和底蕴,是岁月历练下的真诚,而这种对自己的真诚格外可贵。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