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网课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之余,到现在,我们孩子们的网络学习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新鲜期之后,到了现阶段的疲沓、应付。这几天我也是接到了好几位家长反映的问题。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造成孩子们现在这种状态的仅仅是因为孩子们自己吗?我们的家长有没有责任呢?是不是我们该负的责任没负责到位,不该负的责任又“越界”了呢?其实,在孩子上网课甚至是的成长的过程中,以上两种做法达到的负面效果是一样的。可是家长如何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呢?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又不越界呢?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下面我通过几个小事例来列举最近在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今天早上,我在点名让同学们背诵古诗的时候,小冉(化名)始终没有回应,因为要顾及更多的孩子,所以,我就点名下一位同学。课间的时候,我去私聊小冉的妈妈,结果,小冉妈妈给我诉了一大段苦,说这个孩子有多难管,前两天因为上课的问题都把她的腿揍青了,就在刚刚自己就被她气哭了。看到这段文字我觉得情况不妙,立马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小冉的妈妈,电话一接通,小冉的妈妈泣不成声。可见,刚刚被孩子气哭的情绪还没有得到平复。我半开玩笑的安慰她,“怎么一个成年人还能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气哭了?可不可以跟我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小冉妈妈平静了一会跟我讲起了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
今天早上七点多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在8:00——8:30之间背诵《经典诵读》的第五首古诗。其实,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的惯例。看到消息之后,小冉妈妈问孩子:“看到老师发的消息了吗?”孩子回答看到了。这件事就结束了,快到8:30了,小冉妈妈要去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了,可是小冉告诉她自己的《经典诵读》找不到了,自己根本就没有背诵。就因为这件事母女俩就吵了,孩子也被揍了,妈妈也被气哭了,而且妈妈还离家出走了。
讲完这件事,没等我插话,她接着讲起了第二件事:小冉上课走神。孩子每次上课她都会坐在孩子旁边,但是,她发现孩子总是走神。一会动动这里,一会摸摸那里,她去上厕所的空孩子就跑了。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三个小题目让孩子们当堂完成,可是,该做题了,小冉却愣在那里,没听到老师的话。
这时候,我还是没有插话的机会,小冉妈妈接着又讲起了第三件事:语文的单元整体识字课上。因为独立识字课程是我们一直践行的课程,倡导孩子们运用识字方法、发现识字规律自主识字。每次这样的课上,我都是下发任务,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然后是交流讨论。结合具体的生字谈一谈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小冉妈妈说,每次她坐到旁边,听到别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谈,就着急。就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孩子,让孩子鹦鹉学舌。因为不是自己的想法,孩子总是说的磕磕巴巴,所以就是发言后撤回,撤回后再发言,不合适再撤回,反复这样几个来回,这个学习环节就结束了,孩子也没能成功发言。这个过程中也没有时间听别人的发言。学习机会一次次的错失,孩子的参与热情都被消灭了。可是小冉妈妈却归罪孩子不会思考,不认真学习等。
就这三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到底是谁的错呢?
第一件事:孩子的《经典诵读》找不到了。这是孩子遇到的“问题”,但是孩子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或许在8:00——8:30之间,她一直在到处找这本书。可是,她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寻求帮助。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老师布置好了作业,有的孩子可能因为找不到作业本,在那里翻一节课的书包,翻来覆去的找。找着找着中途或许又去玩别的了。直到老师要收作业了,他才会小心翼翼的站起来说:“老师,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这个时候,老师真的是又气又笑。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孩子啊,这是他的年龄特点所致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告诉孩子:遇到问题了,要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否则会耽误大事的。大家来看,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就这样被家长用一顿暴揍和自己的哭泣毁了。我们说一千万遍遇到坏人时要寻求帮助,都不如一次这样的真实案例的意义深刻。正所谓,小事不为,大事何为?
我们来看第二件事:孩子走神。年龄越小的孩子思维越是活跃,越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再加上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可能自控力会强一些,有的孩子就会弱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的。可是,小冉妈妈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呢?难道忘了自己也曾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了吗?随着我们的交流,小冉妈妈也说到了这个孩子脑袋瓜很活泛,在家里接人待物方面比姐姐都要好,而且能去楼下帮忙买生活用品。其实,当她说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笑了。大家试想,孩子的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所以他的性格比较好,待人接物方面能表现出令我们成年人满意的一方面。但是,她的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带来就一定全是好处和优点吗?凡事都有两面性,那么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带来的偶尔的上课开小差,成人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了呢?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有些不讲道理了。只允许孩子有优秀的一面,不接受孩子的缺点,想一想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了。其实这时候,又是一个教育契机。你可以夸赞他的头脑灵活带来的有点,比如前边提到的性格方面的优势,谈到她非常高兴的时候,话锋一转,如果你能把这个特点充分运用到学习和听课上,相信你会进步一大截。你会更优秀,也会更令人喜欢!你可以想象这样说会不会有效果。
第三件事:强制孩子发言。在网络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我反复强调不要大家干预孩子的发言,只需要安静的坐在一边充当孩子学习小伙伴的角色就好了。可是,总有些家长太强势,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孩子所学的知识。总觉得这么简单的内容怎么还不会呢?于是,就出现了“代替学习”、“代替思考”。殊不知,代替的正是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代替使孩子的学习毫无意义。更使孩子的自信心大大受挫,让孩子始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如别人。孩子会因为体会不到自己思考所带来的快乐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其实,孩子的这些不愉悦和不满都是亲子关系的导火索。可是,亲爱的家长你察觉到了么?那么这件事中有没有教育契机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家长,在孩子思考不出问题时,你可以引导他好好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她说出自己的观点。哪怕观点是错的,你也要对他积极思考的态度进行鼓励。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因为你的鼓励而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上课走神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善。
可是,作为家长,都把这一个个现象转化成为了一次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事故”。如果你是一位善于学习、尊重孩子感受的妈妈,你一定能在家庭教育中化干戈为玉帛的。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在这几件事中,到底是谁错了呢?家长是不是有些“越界”了呢?
最后给大家三点意见,希望能帮助我们亲子关系的和谐建立:
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你认为不是事的事,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大问题。
爱孩子,就要爱他的全部。爱孩子,爱他的优点也接受他的缺点。
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经常反思在亲子相处的过程中,你的哪些行为有利于你们的亲子关系,哪些行为破坏了你们的亲子关系,然后改进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