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糟糕的容易迷失的社会里,你拥有什么?
我大学毕业,工作几年,没有挣得很多财富,也没有什么晋升,更没有所谓的权。我也看到周围的朋友,有的工作的风声水起,富丽堂皇;有的还在念书,升级自己的认知和知识,见识,还有自由;也有人当了家庭主妇,全职太太;还有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奔波,辛苦,好不容易攒点钱,家里各种需求都早预订了,每天活在一堆负债里。
我也是,被生活束缚着,不知道奋斗这么几年得到了什么?
前两天看到最近火的满天飞的《芳华》的影评,虽然我还没看这个电影,但有个影评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 我是在2016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入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对,就是这句,显得更知足,虽然他们没有像电影里的其他同学一样锦衣玉食,但他们自足而充实,我想这不是物质生活能弥补的,这份知足来自于内心的自由。
而我,似乎拥有的也是那么一点点自由,从不畏寒冷的开始跑步,到看书,写作,冥想,这些都是我选择的内心的自由,这就是我这几年所有的东西。
自由是每个人都能选择的,你可以选择每一分钟怎么过。而这,又源自于自己的自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前提,并且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那么选择的自由很可能就一不留神被懒惰,其他外在诱惑所带走,而你,也同时被无形的剥夺了自由。
就算在集中营里,如《活出生命的意义》所写的,那里的囚徒也是有自由的,虽然身体被束缚,虽然被可怕的心理和身体折磨,但还有人保持一丝精神的自由,心灵的独立。他们从一间囚徒走向另一间,安慰她人,分享自己的最后一片面包。虽然人数很少,他们证明,什么都可以夺走,唯有最后一种自由属于自己。
哪怕在集中营里,也有人内心是自由的。
这两天看了《至爱梵高》,有人说他的死是因为内心太孤独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画面,酒店的女儿说他很奇怪,不论刮风下雨都在外面画画,可见他内心对画画是多么热爱,一个有梦想,并挚爱着它的人,内心难道不是充盈的吗?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深深的颤动了我,就是船夫说梵高他总是有半天时间在那观察,捕捉那束不一样的光,他喜欢着一切,甚至一只鸟在他面前,吃了他的午餐,都能让他开心半天,这样的梵高内心一定是自由,充实的,而不是孤寂。因为他心里充满了爱,同时他让自己充分的体会到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有一个镜头,梵高在旅馆画画,一个小女孩跑过去,坐在他腿上,让他给画画,小女孩看到后,强行把她抱走,梵高看着手上画了一半的画,一直说,不打扰,不打扰。。。他是多么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画画,可是周围的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他们觉得这是格格不入,世人一向如此,很多人早已丢失了自己内心的自由,却喜欢干预和自己不一样的少数人,认为他们很可笑,很异类,自己很安全,和大多数人一样,岂不知早已没有了内在的灵魂。我敬畏梵高,敬畏他爱画爱的如痴如醉,敬畏他在生前一直自由的为梦想奋斗。
还好,我的自由没有丢失掉,我仍然可以选择留住内心的自由,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周遭的一切不管怎么变化,内心都可以是富有的。走在冬日的阳光下,我似乎感受到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自由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