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已经尘埃落定,而满分作文的话题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久久难息。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以上,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好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各种舆论的纷扰不息,却将一个残酷的现状凸显在广大江苏考生眼前: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往后会越来越难,以往学生的积累方式、训练模式,往后将愈加吃力。
(中)
今天,我们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大家带来四篇满分范文中的第二、三篇,并抽丝剥茧,做出解析,与广大学生、家长朋友们探述江苏高考作文的命脉。
车往来,古今叹
最初,我们生活在海洋里。
后来,我们进化成哺乳动物,四肢有力,并学会了步行。
再之后,车,被我们发明了,时光从此渐渐驶向了飞快。
我们华族的传说中,车最早的发明者是轩辕黄帝,他驾着神奇的指南车指引着军队,拨开层层迷雾,开始了辉煌的胜利旅程,开疆辟土,融合文明,功垂青史。
这就是神话,总能把历史变迁的残酷一抹而过,用一种天真的幻妙引人遐思。
但,它也言说了一件事实,车,有效变更了历史的行程。宏观是大时代的起落。微观是每个平凡的我们。
一、
小杨是个普通人,中国几十万美团外卖小哥中的平凡一员。
每天清晨,他骑着电瓶车送女儿上学,之后便来到妻子的早餐摊位,呼吸着晨露,说几句家常话,发呆,良久;接着,总用一成不变的傻笑预言着离开。
离开后,小杨先是回家补上两小时觉,然后便穿上那黄灿灿的制服,骑上大号电瓶车,驶向了嬉笑穿梭的行程。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似乎都不太能惊扰小杨那颗平凡的心。他总用相似的速度向下一站驶去,总用相似的笑容祈盼着顾客的好评。
他习惯了这份职业,习惯了这种匀速的生活,即使偶尔遭遇风雪,小杨也坦然驶向下一个目的地,敲响下一扇门。
对于车,他习惯了不到40码的速度。对于前方,他习惯了重复的平凡。
当然,小杨也偶尔会幻想,在女儿出嫁时,自己能送她一辆小轿车,上下班能代步,节假日能出行,真是惬意!有时候,他会玩笑地对旁人说,他未来的女婿应该是一名轻轨司机,在恒温的驾驶室中,陪着电车匀速驶向下一个站台。
二
“老师,老师,能说说您年轻时候的经历么?”
“哈哈,老师那时候是名驭手,给您的祖父孝文皇帝驾车。”
“老师,孤听说驾车的好手,也多精通世道人心,请您相授驭术的精髓如何?”
“诺。”
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彻与太傅卫绾曾有过类似的对话。但沉稳的老夫子与年轻气盛的太子间,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心灵共鸣。
卫绾一生用沉稳驾驭着车和自己的内心,追求着自省的恬淡,从驭车小吏到太子太傅,再到位列三公,一路走来,谨慎守道,竟消弭了历史的狰狞。
而汉武帝,这位天才雄主,则用雄才伟略和剑拔弩张的傲然驾驭着属于他的时代。没错,他驾的车,就是人心与时代。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车下揖。
这样的美好,弱冠后的刘彻便不曾得见。
他创造了时代的辉煌,也创造了太多血腥。据太子,钩弋夫人,这些至亲,也不过威武车轮下的淡淡车痕。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平凡人的的美好与绚烂的残酷交相辉映。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也别无选择。前路是我们看不到边的飞快,飞快是我们不可遏制的冲动。
也许有一天,车也会被淘汰,那时候,平凡人与伟人的传说依然会上演。
精彩解析:
《车往来,古今叹》,从标题就彰显了全文的大致内容与走向。
与第一篇《车轮上》不同,这并非一篇另辟蹊径的作文,预设的主题与构架,就是为了讲述车与时代、与人心的关联。
说实话,随便找出一个开出租的大叔,都能将车与时代进程讲出一套又一套。那么如此立意的文章,要想满分,就必须有独到之处。下面,我们就细细探述。
一般普通高中生写这样立意的作文,会直接一句:车与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车上的故事绚烂多姿。这样的开头,过于直接,也过早暴露了自己,既不柔美,也无张力。无论后面用多少美妙的词汇来粉饰,也改变不了格局的平庸。最终,顶多是五十几分,不可能是太高分,更不会是满分。
作文,要学会将一步拆成三小步,用微妙的思想性构架,将老师带入自己的圈套里。
本文开篇不说车,而是寥寥几笔,勾勒了人类进化的轮廓,亲切自然,容易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通过作者的精心布局,车不再是全部的历史,而是历史一部分。那么,它是怎样的一部分呢?是“时光从此渐渐驶向了飞快”,简练有力。车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紧接着,作者微微炫耀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又着手于剖析车,分解历史。
下面“古今叹”就要拉开帷幕了。
一般人,会先写历史的厚重,再写今天的平凡与亲切。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清晰而柔美的笔触,刻画了一名美团小哥的平凡生活与平凡感悟。他的车,速度不快,就是承载着他朴素的工作。有生活了,有工作了,下面就该是理想了。这就是小范围内的升华主题。写小哥朴素的生活理想,对车的理想,给人一种余音不绝的美妙,又再一次提升了车在全文中的分量,紧扣主题。
有了今,就得有古。但描写古代故事,对于应试作文有个难题:古人的话,我们可能无法精确复述古人的话。那么,作者在这里就教给了广大学生一种取巧的办法,用现代文重构历史故事中的对话。不仅躲避了出错可能,而且行文更加飘逸自如。
文章结尾两段,层次清晰地总结全文,有升华主题。尤其是最后一句,车也终将被取代,但人的故事依然上演。这就比高考给出的材料立意更加高远了,车,只是历史的一部分,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人,才是永恒的主角。
车行快慢,思快慢
车行过,未必留痕。
车伫处,总有故事。
从前的天总是很蓝,从前他骑车总是很慢。
每次从住所的电梯间走出,小李都会注视拐角处的旧自行车一会儿。
就一会儿,寂静,旁若无人,大脑放空;接着,记忆翻滚,惶恐从深处向上涌动,扰动着本来平静的心绪。逃离,急速地逃离,躲到自己的白色小轿车里;关上门,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动与静,再次将大脑置于放空的云层,良久,良久。
拐角处的那辆旧自行车属于小李,是他迄今骑坏的第十七辆。自三年前,他便不再触碰,只是静置于拐角,任由厚厚灰尘的蒙盖。
自拥有人生第一辆自行车开始,小李就展现了一项可怕的禀赋:总能轻易就骑坏任意一辆自行车。经常新车上手两三天,就开始坏把手,断链子,展现出不堪重负的疲惫姿态,活像堂吉诃德那匹可怜的瘦马。
曾经,同学和家人总会假意挖苦上几句,说他是柄锻铁的重锤。但他也自有辩解的办法:他太热爱思考了,沉重的思考让单薄的车身不堪重负了。恩,颇有几分道理的样子。
的确,小李打小就有善于体悟的好习惯。
他喜欢观察,喜欢思索,喜欢路上的缓慢,喜欢回家后的独处,也喜欢一不小心就蹬坏了自行车。
也许并非是偶然,他从小就陶醉于发明与写作。
写小说需要低速挡缓慢前行,比步行快,比自行车慢。村上春树大概曾如是说。
那么,搞发明呢?似乎那时候,也是相仿的速度在前行。
那是段长久的岁月静好,点滴漫漫。
小李总是缓慢地骑着车,维持着比步行略快的速度,用眼前浮动与掠过的一切触动着心头。
除了有充当锻锤的禀赋外,小李还能清晰记住他曾拥有的每一辆自行车,它们的外貌,它们被拖去修理的次数,以及它们所经历的诸多故事。
拥有第一辆车的惊讶。看到第二辆车的喜悦。骑着第五辆车背同学的尝试。推着第八辆车寻找修车铺的焦急。停下第九辆车,看轻轨启动的好奇。
每当看着拐角处的第十七辆车,前十六辆的故事便会一并涌上心头。那是刀劈斧凿的深刻,是陷入血肉的抓痕,是云层间的放空,是不得不的逃避。
三年前,小李的某项发明广受好评,资本一刻不停地诱惑着他,之后,命运便有了转折。他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工厂,自己的轿车,和源源不断的订单。
小李也有了新的称呼:李发明家,李厂长。
从那时起,二十五万字的草稿被存入保险柜,第十七辆易坏的自行车被闲置于拐角。
青涩的梦被突然闯入的飞快所撞破。缓慢的日子被一刻不得闲的现实挤压成碎片。
当崭新的轿车取代了破自行车,珍视的曾经便只能与恐惧相伴。但他依然不会舍弃。李厂长也永远取代不了曾经简单的小李。
从前慢。
从前也不会一去不复返,至少在心间,在次次的挣扎间。
也许有那样的一天:老李舍弃了飞快的重负,缓慢骑着易坏的第二十辆自行车,细细品味着街头的人间朴素。
精彩解析:
这是一篇运用了大量现代派小说技巧的应试作文,也是作者本人的把玩之作。
文章标题依然是一贯的二重奏模式,这显然是运用人的思维缓冲和思维延伸,来给阅卷老师展现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
文章开篇两句,对称又对立,而且始终凸显车的主题,简洁又抓住人的思绪。
从第三段开始,作者运用了大量时空跳跃与思维跳跃的技巧,又加上了几个幽默的元素,都说明了这是一篇精简化了的现代派小说。现代派小说流行于日常,却很少被高中生所接触,也就绝少有人会在考场这样写。那么,它的稀缺程度,就必然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不过,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一个高中生可以依靠自己掌握这种技巧,必须依赖专业老师的培训与提高,才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技巧,成为自己博取高分乃至满分作文的敲门砖。
这篇作文,除了精巧的构架之功,更值得学生学习的,是它在细节处展现的可以深刻打动人心的文字技巧。学会了这种技巧,即使无法掌握类似作者的构架能力,也依然会写出飘洒的高分作文。
好了,以上就是笔者带来的第二篇与第三篇的满分范文与解析,相信一定能给许多学生、老师、家长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
限于篇幅,笔者第四篇范文与解析,将会在之后奉上。
下面,我依然用有限的篇幅,和大家谈谈满分作文与高分作文的积累与书写。
满分作文,万中无一。但,高分作文却有法可书。
要想未来可以在高考战场上,用短短一小时左右写出高分作文,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积累与训练的方案。而且,不能占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书写高考满分、高分作文是为了有效夺分,而不是为了成为名作家。这一点,必须牢记。
那么该如何积累与训练呢?这是笔者的秘籍,不宜在此过多透露。但笔者可以告诉大家,积累最好从高一开始,训练不可以晚于高三开始。祝愿,江苏的考生们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未来的考生都有扎实的积累与训练,书写人生的壮丽诗篇!
备注:笔者系淮安市求知教育金牌语文老师,多年深入研究高考、中考应试作文,笔力雄健透彻,讲课鞭辟入里,有一整套特色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方案。
提示:本系列文章版权归淮安市求知教育与胡衍老师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如有他方借此牟利,本方必定诉诸法律途径。
RG��]�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