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时间里流淌,我要赋予它标记;生命在生命中继续,我要活得鲜明。1年,12个月,53个周末,365天,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一滴水。一天是一个切片,一个一个切片,也就连成了自己的历史,生命读写的轨迹。
读者难为无书之日,为了满足自己这点可怜的愿望,除借阅外,那就是买书读。无情岁月增中减,家中藏书日渐丰。至今个人藏书266本,以教育专著,历史,名著,文学散文书籍为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给自己制定了阅读的计划:1.每天早上坚持看书20分钟,在一道一共读坚持打卡读诗,2.中午,浏览《十点读书》《全国教师写作联盟》群,听书《蒋勋细说红楼梦》。3.晚上,在读书群中读书分享。4.周末,假日读教育专著并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6.坚持读书会的共读时间,积极分享交流。7.坚持每日更新"简书",力争在量的基础上有质的提升。有人说,你每天那么忙,哪儿来的时间读书呀,我说读书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我和书的际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当我循着记忆去筛选过滤,才发现一切的起源是如此的简单,一本普普通通的作文选,优美的句子,惊艳的开头,成了最初的劫数,“一入书海难相负,从此窗外是路人。”一页页文字,犹如一粒粒种子,在我的生命里孕育成最初的力量。
师范三年,是我阅读的黄金岁月。每月40元的生活费,为了省钱买书,每个周末我从家里带来馒头和咸菜,早晚半蜡馒头,再加上买来的一碗饭,就是我的早饭和晚餐,中午大都是五角钱两个的馒头。记得我用从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买的第一本书是:“昨夜一宿红楼,今朝半醒人生,”的《红楼梦》,惊艳,始于诗词,终于才华,感慨于大观园女儿们的“千红一窟”。 遇见以独特的倔强远走异国他乡的奇女子三毛,经历不一样的悲欢离合。《送你一匹马》的豪放和异国风情,《哭泣的骆驼》对愚昧的痛恨和无奈,《不死鸟》对爱情的理解与担当。 此间,我还看了《鲁迅短篇小说集》《家春秋》《平凡的世界》等国内作品。拜读了《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等外国精选。《平凡的世界》告诉我:只要梦想不灭,斗志不息,劳动不止,再平凡的生活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工作后,我的阅读比较“专业”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做班主任的我不再迷茫,不知所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等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日渐起色。2014认识新教育,并负责全校的新教育工作,成为了新教育的朝圣者、越发爱好读与写,同年加入了滑县教师读书会,2016年,组织成立了英民小学“未央书社”。2017年成为新网师学员,大量啃读新教育书籍《我的教育理想》《大西洋来的飓风》《《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书籍引领我缔造完美教室。使我在读写的路上越陷越深。
2016年的冬天,身心倍受煎熬的日子,我真的怕自己疯掉,怕孩子成为"小魔怪"爸妈的样子,于是我选择狠狠地读书,读给自己,读给女儿,利用读书与写作稀释我的焦虑。于是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走进我生活的这些闲书最多,《林清玄散文》《西点法则》《于丹论语心得》《自由在高处》……感谢这些书在每一个近乎失眠的夜晚,陪我静静度过,让我的,我们的生活多出阳光、坚强的味道…
书的味道是甜的,我要把这甜甜的味道分享给我的可爱的萤火虫班的孩子们。循着新教育人的足迹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一起晨诵、午读、暮省穿越课程。每天七点半,我会准时站在教室里与孩子们捧着《新教育晨诵读本》 共读“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感受白露前后的节气变化。一起在《山居秋暝》中遇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山中别景。
午读,下午一点半,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读书,每月一本书,制定出每天的共读内容,设计出导读题。共读过程中,上好三种课型:导读课、阅读推进课、读书交流课。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组织好各种读书活动:读书手抄报评比、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读后感的评选、 整本书阅读测试。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班级微信群、简书讲述阅读的重要性、讲述学生的读书故事,发送学生读书的照片、读书的成果。部分家长们也卷 入了这场阅读的 旅程。
行走在读写的路上,真可谓一路书香一路歌,我先后荣获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县读书标兵,县优秀信息员。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经典诵读、书香班集体,县优秀班集体。参与编写学校的晨诵读本《清晨 你好》,负责整理编辑教师的教学案例集七本,负责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县书香校园”,2018年被评为“省书香校园”。除此以外,自2016年9月至今,仅简书中就写下了36.7万多字,这里有我写给家长的一封封书信,讲述的一个个学生的故事,一篇篇班级叙事,大量的记录学校活动的稿件,这些文字是会长大的,因为我坚持日日更新我的简书,在我的影响下我校李红梅、龙利苹、王瑞丽老师顺利成为新网师学员,孩子们在我的影响下也爱上了读书与写作,在县秀乡情征文比赛中孟想荣获第一名,所写习作刊发在河南省小学生学习报,所在家庭被评为县书香家庭。也许我永成不了作家,出不了书,但在读写的路上我们不会止步。书写,不为立传,只为反观自己留下的一个脚印,是否向着明亮那方走的端正:记录不为扬名,仅图回望自己生命的枝头,每一季可有花朵绽放。读书,让我们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