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学校举办了“素养课堂”第二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教师一位是后海小学的杨校长,另一位是我们学校不满三年的新手教师雷老师。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也参加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对老师来说确实是非常有挑战,况且本次是与教学20多年的专家型教师同上一节课,但确实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次学校的同课异构的两节课我都受益匪浅,在专家评课中看到了专家是如何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01听前思考
(1)本节内容应当包括哪些素养?
在听本节课前,我仔细阅读了第二学段的数学代数中数量关系部分提到的核心素养主要有符号意识、应用意识、抽象能力等。
(2)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过程)体现了哪些素养?
(3)怎么评价这些素养?
我带着我的问题认真听了两节课,听课笔记满满当当,收获也是满满。
02听课中的收获
一是用大情境、大问题、核心任务统领全课。
二是用教育智慧应对学生的多元生成。
三是以学生提问-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发现与生成的过程。
四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反思如何学来的。
五是始终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六是新手教师要敢于挑战自我。
03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两位专家评课度不同,特级教师赵副校长是从数学的本质(数学核心概念)点评了两节课的环节处理是否科学,另一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副校长好课的标准展开了讨论和点评。
授课的杨校长在回应梁校的访谈时袒露自己上这节课20年了,磨课50多次,每次磨课都有新的收获。我当时听到后非常敬佩杨校长的成长型思维,在每一次上课中都能获得新的成长,上好一节课原来这么不简单。她能够预设学生会有哪些生成,面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应对自如,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究。真如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新手教师应该要像雷老师一样敢于放手,相信学生,做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学习真正发生。雷老师的淡定自若,准备充分,敢于挑战也深深感染了我,这也体现出她平时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上花了不少功夫。
作为老师,不应该自诩老师而而自傲,应该向身边一切能够值得自己学习的人(不限于老师和学生)学习,终生学习,终生学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