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多的时间,看完了《最好的告别》。
这是一部美国外科医生的生涯手记,作者阿图.葛文德曾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故问,《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作者的祖父活了110岁。按西方人的视角,生活在印度的祖父,其老年生活完全是田园牧歌式的。一百多岁时,老人家仍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和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终其一生都是天不亮起床,每晚睡觉前骑马夜巡自已的田园,110岁时,去镇上的法院办事,从公交车上下车时,虽有家人陪伴,但还是摔倒了,几天以后,在家中离世。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龄人的增多,作者说老龄人不再作为传统、知识和历史的维护者具有特殊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其稀缺价值。当大多数人都能活到很老时,“退休”(退而休养)的生命格局开始形成。现代化让老年人降低了家庭的地位,但也分享了新的地位和控制权。他们和孩子保持着“有距离的亲密”。
作者在书中也记录了自己的父亲,一个移民到美国的优秀医生在晚年经历病痛时的选择和处理。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三种医患关系(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同时给出选择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多么重要。
生是一个难题,同样死更是一个难题。没有人甘愿向黑暗臣服,这是一个不断向终点探索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和死神讲和的实践。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知道自己的舍与得。作者写了很多人不限于老人从发现到终点的事例,也讲了不同医生的处理方式。
最后,作者以三杯恒河水作为结尾,他说作为医生,最有意义的体验会来自帮助他人处理医学无能为力的问题。
“死生有度、生命无常”,医生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完成了他的第三本书《最好的告别》,他的前两本书名是《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
2004年,最好的朋友因煤气中毒,客死异乡。那时的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都会不断想起这件事,常常以泪洗面,深感生命的无常。
几年前,一位很好的朋友因肺癌在他五十七岁那年也离开了。这一年,我近五十,听了很多圣严法师和他弟子的关于生死的开示。
生活还是热热闹闹,只是有人走了,有的人又来了。
父母已经年老,连我自己也在逐渐老去。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对终将的逝去。是个不可回避的事情。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