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清楚讲明白一件事,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如果能让对方听出个一二三四,让对方对你要表达的有个很清晰的框架,那对方就会对你好感倍增,这是升职加薪必备技能。因为你说得清楚讲得明白,布置任务就比较到位,汇报工作就比较清晰,这样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靠谱。
我们平日里面对一个话题或者一个热点,或者在会议上让你发言或者交流,你是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或者词不达意?要如何让自己能自由吐纳,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
如何练习这种侃侃而谈,脱口而出的技能呢?如何让自己思维清楚,逻辑严谨?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从写评论开始。
评论的题目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当下热点,是辩论题目。 对于一个话题中的两个事物,孰优孰劣,要你写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偏向,应该怎么写?
如,问A和B哪个好?
遇到这样的题目,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写作策略,就是本文的重点——三分法!归结起来就是三步,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做?
从辩论的角度上说,任何一个辩题,都要为之定下一个辩论的地基,这是你要捍卫不可动摇的基础,那首先对题目中的每个关键字都要进行一个“是什么”的定义。对某个词语,某个字的定义是展开对这个问题看法的基础。
举个例子,问你“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对外开放”。
一、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可能涌现出很多的画面,图书馆占座,名校里游客如织,人满为患,图书馆里小孩儿追逐打闹,每个人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本能地就会在脑袋中形成很多画面,而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压制住这些发散的思维,心中要稍微有个底,如该或者不该, 然后对于题目的几个关键字,要进行解释和拆解,如“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众”、“开放”。
1.大学有什么特征?它承载着什么样功能?
2.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面向的公众是什么样类型的群体?
4.开放到什么程度?
二、为什么
接下来就要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问这个题目,当然是有人说要开放,有人说不要。那么各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开放有开放的原因,毕竟大学图书馆也要承担一些社会属性、对外开放可以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
而开放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难于管理,和学生强占资源等等。
三、怎么做
如果你支持开放,就要提出策略。
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又不打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和学子的学习?
开放时间?开放的对象?如何引流?校外人员入校如何保障安全?有什么应急机制?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就是一篇评论文章的主干,就是把你的观点三分法,然后在每个主体里尽量枚举出多的角度,合并同类项,然后筛选你要表达的重点,可以通过例子来论证你的观点,从时间轴来纵向比较,从同类事物来横向展开,剩下的就是对文字的梳理。
最后文章的头加一个时代背景来引入话题,文末加一段话来进行升华。
bingo!一篇文章就出炉了。
这是文章的基本套路,在你不知道如何写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当然好文章要角度新颖,与众不同。要查资料,找数据,做对比,最后才是拉共鸣,谈感受。
三分法就是把思维装在三个容器里,文章就一目了然。
文章写到这里,就要举出例子来验证本文的观点,如《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开放》这篇文章出炉后的样子。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