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哪吒2》,从电影院里出来,儿子问我:“妈妈,哪吒和敖丙,你更喜欢谁呀?”
其实,这两个角色我都喜欢,一个用张扬反抗世界,一个以克制背负众生;一个打破先天恶名,一个挣脱后天枷锁。
哪吒像燃烧的火焰照亮黑暗,张扬地向整个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而敖丙则如深海中的明珠,在重压下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光谱。
但我更加欣赏哪吒,这个浑身带刺、满腔热血的少年。
敖丙是这样评价他的:
仪态懒散但意志坚定;个头矮小但内心强大;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
眼眶发黑鼻孔朝天牙还缺了一颗,但在敖丙心中他就是很好很好的人。
那个踩着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少年,心地善良,意志坚定,最主要的是内心非常强大。
他拥有敢于打破成见的勇气。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哪吒做到了。
哪吒,一个魔丸转世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便遭受着世人异样的眼光,人人对他避之不及。
他没有朋友,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每天都很努力想要融入人类这个大家庭里,渴望被大家接纳,结果却被所有人排挤。
哪怕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最后还是被认定是伤害别人的妖怪。
面对命运的不公以及人们冰冷的偏见,哪吒曾经很愤怒地反抗过,也气馁过。
在与命运的对抗过程中,他终于觉醒了:生而为人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改写命运剧本的结局,而是在对抗熔炉中将自己锻造成不灭的火种,重塑了自己的命运。
他说:“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因此,在那牢不可破的偏见面前,他开始慢慢接纳自己,拒绝被标签定义,勇敢去突破世俗的成见,勇敢去做自己。
众人都觉得,只有成仙成佛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星光大道,哪吒却不这么认为,他宁愿暴露身份,也不愿意屈服仙家,愤怒地把无量仙翁丑陋的面具撕扯下来。
当无量仙翁威胁他说:“仙家雄霸天下,依附强者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天地虽大,也让你们无路可走。“
哪吒却不屑地说:“去你的鸟仙,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偏见,我们大部分人每天循规蹈矩,约定俗成的做事,任由别人的偏见束缚着自己而没有勇气去反抗。哪吒身上那股敢闯敢为,无所畏惧的精气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一个朋友,生了2个女儿,2个女儿都特别优秀,但她的公婆和父母经常对她说,不管怎样一定要想办法再生一个男孩,没有男孩以后没人给你养老送终,没有男孩会被别人瞧不起,逢年过节在祖先面前抬不起头之类的话。
上一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死死地把她关在思想的牢笼里。
事与愿违,朋友努力了好多年,有好几次成功怀孕,只不过她发现不是男孩就去医院堕胎。
几次堕胎后,四十多岁的她发现自己怎么也怀不上了,但她依然不愿意放弃生男孩的念头,本来想做试管,医生却告诉她,她的子宫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到最后,男孩没生到,还把自己健康的身体搭上,落下一身病根。
如果这个朋友,早一点明白,重男轻女只不过是老一辈人对女孩的一种偏见,不去相信那些女孩不如男孩这些鬼话,勇敢一点摆脱这些荒唐的老旧思想,做自己,也不至于把自己折腾得那么惨。
村上春树说:“带着成见去看人看世界,就好像戴着有色眼镜看风景一样,永远看不到真实的美丽与宽广的世界面貌。”
什么神仙妖魔,只不过是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成见就像一层厚重的迷雾,蒙蔽了我们认知的视野,让我们在真假难辨的迷宫中徘徊迷失。
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命运的选择权紧紧拽在自己的手中,不应该惧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更没必要在意别人的闲言啐语。
世俗的枷锁,一旦挣脱,你就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王者,挣不脱,便只能沦为愚蠢的牺牲品,在痛苦和悔恨中蹉跎一生。
写在最后:
叔本华说:“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
有时候,我们看不清真相,是因为我们不敢去打破偏见的枷锁。一直顺着偏见生长,会让我们的人生错失很多美好的事情。
只有勇敢走出自己的偏见,接受事物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才有可能冲破偏见的枷锁,重塑自己的命运。
愿我们都有对抗偏见的勇气,有冲破枷锁的能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