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不管承不承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而且这种想法还想通过别人指出来更好。在学校里,孩子跳级就是直接的说明了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个天才。这无疑是极大地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也是肯定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至少是在学业方面秒杀同龄人的。因此很多父母特别希望孩子能够跳级或者为促成跳级不遗余力。
美国小学一般都不赞成跳级,至少我所在的州是这样的。有一对数学教授夫妻,非常注重她独生女儿的教育,从小就教很多东西。小姑娘接受能力很强,入学前就会认字了,而且数学起码已是三年级的水平。一上小学,父母觉得学校教的东西太简单了,强烈要求跳级,结果学校不同意。还有一位韩国小姑娘,从小无师自通,会读字母,会认字,一年级就达到了四年级的阅读水平,这真的是非常厉害了。无法想像一个可以看小说的孩子与一班还有字母都认不全的同学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样子,所以她的妈妈希望学校区别对待他的女儿,要么跳级,要么加餐。结果学校除了布置一点额外的阅读任务外,并没有特别的区别对待。也就是并没有当作一个天才来对待。妈妈没办法,只好退学,在家上homeschool。
在我听“乔布斯传记”的时候,我记得小乔布斯的老师曾向他父母提出让他跳级的想法,但被他的父母一口回绝了。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里,感觉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顺其自然。就是让孩子在该干什么的年龄里就干什么。虽然有些孩子在某一或几个学习领域里有突出的表现,比如数学、阅读、写作等,但孩子的其他方面是必须需要和同龄人相处才能完成的,比如社交,玩游戏,领导力等。没有和同龄小伙伴们一起摸爬滚打过,那么有些遗憾会伴随这个人一生,而且是无法弥补的。那个韩国小姑娘如今上高中了,我见过她几次,几乎不跟人打招呼,非常安静。她妈妈说她的生日她不需要party,只需要让她在书店里看一天书就可以了。结果生日那天她真的在书店看了一天的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的孩子需要跳级,我也会拒绝的。孩子的童年,如果有优秀的学业更好,没有也不强求,但他必须有健全的体格和善良的人格,能开心地笑,痛苦地哭,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玩得一身泥。他可以不优秀,但必须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