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和钢琴家鲁斯特姆·赛特库洛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上半场首先听到的是克拉拉·舒曼《三首浪漫曲(为小提琴钢琴而作)》(Op.22)。克拉拉作为钢琴家极富才华,她的音乐作品包括许多钢琴独奏曲和室内乐作品,有些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但是在她生活的年代,女性很难成为作曲家。虽然她跟舒曼的感情很好,但婚后基本停止了创作,直到遇见勃拉姆斯,又开始动笔。这首乐曲是题献给当时的天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舒曼去世后克拉拉要维持生计,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与约阿希姆合作四处巡演。这也是当时他俩演出用的曲子。文格洛夫的演绎细腻而温柔,细节中又流露出韧性,让人感受到克拉拉卓越的才华和迷人的魅力。
接着我们听到的是勃拉姆斯与舒曼及其弟子迪特里赫共同为约阿希姆谱写了《F-A-E奏鸣曲》第三乐章谐谑曲乐章。这是乐曲四个乐章中勃拉姆斯创作的部分。虽然是谐谑曲,但作曲家内心难言的情愫决定了这首乐曲阴郁的色彩。舒曼对他而言亦师亦友,克拉拉则是他心中的女神,这样的情感需发乎情,止乎礼,自然带着很多纠结。而这首乐曲不仅仅是艺术家之间友谊的见证,也是他无法述说的孤独。
而接下来舒曼的晚期作品《a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情感更为复杂。舒曼的音乐总是充满浪漫的诗意,也会有着童珍般天马行空化的幻想,然而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情绪起伏的波澜,阳光般希望,又有无法摆脱的忧郁,时而狂喜热情,时而阴沉。
下半场我们听到的俄罗斯音乐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乐曲是作曲家1943年在前一年写的《长笛奏鸣曲》基础上完成的,当时奥伊斯特拉赫说服他改编成了小提琴奏鸣曲,并于1944年6月17日,由奥伊斯特拉赫和俄罗斯钢琴家列夫·奥伯林合作首演。也是一首难得的小提琴佳作。长线条的舒展旋律带着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文格洛夫演绎得荡气回肠,极为优美。四个乐章,动静相宜非常自由的感觉。
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作品以前听得比较少,今晚的三首:旋律、谐谑曲、谐谑圆舞曲,欢快活泼,美妙动听。文格洛夫的精彩演绎让听众们沉醉在小提琴跳跃的音符激情和温柔流淌的旋律中。
今晚的音乐会小提琴家拉得很尽兴,返场了四首曲目,其中有我很喜欢的克莱斯勒《爱的喜悦》和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第18主题狂想曲》,经典唯美的旋律响起时很多电影画面出现在眼前。文格洛夫的演绎细腻中又带点激情,极富感染力,也让观众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