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读书笔记】评估模型的应用

今天继续阅读《第八章:评估模型的应用》,总结如下。

这一章的核心是讲如何把第七章那些强大的测量模型(特别是项目反应理论,IRT)真正用起来,解决实际评估中的关键问题。主要解决两大难题:

难题一:不同测验/试卷的分数怎么公平比较?(测验等值)

问题: 想象你去年考了一次数学测验,今年又考了一次,但题目不一样了。你今年的分数比去年高,是真的进步了,还是因为今年的题目更简单?或者反过来,分数低了是因为题目变难了?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来“校准”不同版本测验的分数,让它们可比。

解决方法: 利用IRT模型(特别是拉希模型或逻辑斯蒂模型)进行测验等值

怎么做:

共同题设计: 最简单的方法。让不同版本的测验包含一些完全相同的题目(锚题)。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在这些共同题上的表现,就能建立起不同版本测验分数之间的“桥梁”。

共同群体设计: 让同一批学生做两个不同版本的测验(或部分题目)。通过分析他们在两个测验上的表现,建立联系。

统计方法(等组/单组设计): 当没有共同题或共同群体时,可以用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基于IRT模型的特性(如题目参数不变性、能力参数不变性)来估计分数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更多的假设和计算。

目的: 确保无论考生做哪个版本的测验,其能力估计值(分数)是在同一个尺度上的,可以公平比较。

难题二:如何确保测验对所有考生群体都公平?(多群组IRT与DIF分析)

问题: 一个题目对男生和女生来说,难度一样吗?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呢?如果一个题目对某个群体(如女生)来说意外地更难或更容易(即使他们的真实能力相同),那么这个题目就可能存在偏差(Bias),对那个群体不公平。

解决方法: 使用多群组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进行项目功能差异分析

怎么做:

核心思想: 比较不同群体(如男/女)在相同能力水平下,答对某个题目的概率是否相同。

模型应用: 将不同考生群体(如男生组、女生组)的数据,分别或同时放入IRT模型进行分析。

检测偏差: 主要看题目的参数(难度、区分度) 在不同群体间是否显著不同。

难度差异: 如果一个题目对女生群体显著更难(即使能力相同),则可能存在对女生不利的偏差。

区分度差异: 如果一个题目对某个群体的区分能力(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明显不同,也可能意味着问题。

目的: 找出并修正或删除那些对不同群体不公平的题目,提高整个测验的公平性

总结一下这一章的关键点:

核心价值: 这一章展示了IRT模型不仅仅是理论,更是解决现实评估难题的实用工具。

两大应用:

测验等值: 让不同版本、不同时间的考试分数可以公平比较(比如高考不同年份的分数比较、不同版本的英语水平测试分数比较)。核心是建立不同测验之间的“桥梁”或“兑换率”。

项目功能差异分析: 检测题目是否存在对不同考生群体(性别、地域、民族等)的不公平偏差,确保测验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公正的。核心是比较不同群体在相同能力水平下答对题目的概率。

实践意义: 这些应用对于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如高考、托福、雅思、职业资格考试)的质量保障、公平性和分数解释至关重要。它们帮助考试机构编制更公平、更可靠的试卷,并确保分数的可比性和解释的有效性。

总之,这一章讲的是如何用第七章的数学“魔法”来确保考试分数可比(等值)和考试本身公平(DIF检测),让考试评价结果更可靠、更公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