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以何种方式接触到此产品
2、体验的缘由
3、初体验感受
4、体验环境:设备型号;操作系统;软件版本
一、行业与类产品市场
1、类产品整体格局——知名APP的竞争态势(排名、下载量、各家公司发展概况);
2、类产品的市场整体接受度;
3、类产品的发展难点;
4、类产品的痛点和机会
二、类产品的用户、场景、需求
1、用户分析:
目标用户特点、数量、刚性需求(指向核心问题)
2、典型场景:
产生需求的多种情况
用户目前用什么方法解决解决刚性需求
3、需求分析:
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什么,
转化为功能:用户需求往往可以归结到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攀梯术:按照“用户需求——用户目标——马斯洛人性”思路,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产品应有的功能。
三、该产品的解决方案剖析
1、UI体验(框架层)
文字主次逻辑;信息可读性;交互性;易用性(用户任务:用例图)
2、产品结构(结构层)
信息结构
功能结构:评估每个功能(背后满足的需求)对指标的贡献,1~5分,3分为基准,5分价值最高 ;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模板 ,给出半定量的分值后,再返回去验证是否符合“核心用户,刚性需求”的定义 (KANO模型: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满足了哪些)
3、产品核心功能和主流程(范围层)
四、该产品是否解决了核心问题?为什么?
1、结合用户评价、业界口碑
2、差异化分析:功能对比、优势、劣势
五、改进与建议
1、产品角度,下一步如何做:劣势/缺陷如何改进;优势/优点如何突出
2、数据分析、策略角度,阐释企业该做什么,该产品战略
六、总结体验
<br /><br />
企业该做什么
策略——企业该做什么=值得做的+能做的+想做的+可做的
值得做的,微观找(种子)用户验证,宏观上从市场端分析(还是用户角度,而非行业)。
能够做的,1)企业能解决的(资源、流程、结合SWOT分析法);2)企业现在能解决的。
想做的:1)企业想解决的(企业文化、价值、定位);2)企业现在想解决的。
可做的:1)宏观环境(PEST分析模型:政治、经济、社会、科技);2)微观环境(行业),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竞品分析。五力: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房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竞争品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