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来做咨询,她以为自己找到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老公结婚,就走进了幸福生活。可实际上呢?她发现婚后的生活,不仅仅是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就可以的,两个人的相处模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都有不同,比如,一个习惯早上洗澡,一个睡觉前应该洗澡;一个认为10点就要睡觉,一个习惯12点睡。有的人会认为,TA爱我,就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而当对方也有类似的想法,或坚持自己的观点习惯,或TA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就产生对立,甚至冲突。那怎么在不同中,彼此接纳,求同存异呢?
正好《原生家庭》中,作者苏珊福沃德提到,她的咨询者莱斯莉在她的关系当成受害者。
莱斯莉开始这段关系的时候就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为和她没有建立任何情感纽带的伴侣父母能够填补亲生父母留下的缺憾。一旦期望破灭,她会被所有听起来像批评的话刺激到,接着陷入沮丧—受伤—失望的恶性循环。
在咨询中,确实有蛮多这类的人。不管TA有没有结婚,可能是遇到很多“不对”的人恋爱。在每一次投入一段新的关系前,都会期望对方满足自己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期待,过程中发现对方满足不了时,就开始沮丧,感受到受伤,指责,产生失望。作者有提到,跟莱斯莉一起分析后,她发现自己会自我贬低,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同时陷入了受害者的心态。
所以,请在进入一段关系前,问问自己,我对这段关系的期待是什么?我对TA的期待是什么?对方能满足我的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