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2/R92(每轮7天·第92轮第2天/总第636天),今日动态静心+无边无际静心打卡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295天。➡️
稻盛和夫《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诵读及相关书籍摘记心语(续)——
听说有实验证明,用面粉代替感冒药给患者服用,竟有三分之一的人治愈。这说明“吃药就能治病”这种意识让他们恢复了健康。——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的上述表达,直接带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我们称为【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使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一效应由毕阙博士在1955年提出,也被称为伪药效应、假药效应或代设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期望效应】:个体对治疗或某种干预效果的期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当人们相信某种药物或方法能够带来积极效果时,大脑会通过调节神经系统产生与期待相符的改善反应。
【暗示效应】:在治疗过程中,权威人士(如医生、咨询师)的言语、态度或行为会给个体带来心理暗示,强化他们对治疗效果的信念。这种暗示不仅来自外部,还会通过个体自身的内在解释进一步放大。
【认知偏差】:个体在接受治疗时,倾向于关注积极的变化而忽略负面症状,从而误认为治疗取得了成效。这种现象与人类选择性注意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经典条件反射】:个体通过过去的经验形成一种“刺激-反应”模式,特定的刺激会引发特定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例如,看到药片、白大褂,或者闻到医院特有的味道,都会让人联想到治疗和健康恢复。
【自我实现预言】:个体的信念和期望会通过影响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最终让预期的结果真实发生。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坚定信念促使他们表现得更积极、更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症状的缓解。
我是水沐,无论怎样的原因和背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安慰剂效应】一再说明了信念对人的重要性。
对于信念的选择,需要先于我们具体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基于对真相更深的洞见,我们的具体实践才方向更确定,行为更有效。
一个人信什么,就会恼什么。
事事皆疑的人,往往无法心安。
疑心是一颗种子,一念一芽,令滚石生苔,让一个人“身在人不在”,或者说“人在心不安”。
再当不做处理、不去整治的花园杂草渐茂时,当我们不去行动、不去改变反而去投诉抱怨时,这去投诉、去挑战的过程,一如飞去来器,终将回到自己身上,使“加害者”成为“受害者”的循环得以成立,进而往复。
所以,一味地伸手向外,唯赖寻医问药?
还是有可能反过来,我们更要选择【正向】思考,更要相信自己拥有健康的能力,并基于此去想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