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战乱,民间疾苦,老子应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或者有人说编撰的《道德经》。其更多的是讲的领导者法则,大到领导国家,小到领导自己的身心,家庭,集体。其讲的是两个道,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圣人之道,圣人就是得道的领导者,圣人之道应该效仿天之道。道是宇宙天地万物生成之前的一种力量,在万物生成之后,又隐身于他们背后的力量或者说客观规律,强名曰“道”。王弼版的是“非常道”,帛书甲、乙本是“非恒道”,相互参考来理解的话,常应该是恒的意思。
老子强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更多的是不纯净的,多是站在主观立场的评判,对自己善,可能对另一个人就是不善,对A善,可能对B就是不善,甚至有些表面的善其实是带着功利性的。忽略他人的感受,强烈的我执,分别心,傲慢......所表现出来的善,都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善。而有些表面似乎的不善,无为的善,才是上善。
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很难,正面反面都只是一面,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只是如手心手背,一体两面。
文字表达出来的也是不够全面的,知行合一才是本然。我们经常评判西医,思维方式不是整体的,片面的,治标不治本的,他们没有读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没有实践过中医就盲目的排斥中医……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犯着类似的错误,不能够全面的认识或评价一个事物,道听途说,没有知行合一,理论只是空洞的理论。我应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