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的这个小镇,丘陵脚下,水渠一侧,钟楼下,荷塘旁,邂逅了一个菜园子。
菜园子大约有一亩多地,在一条田埂的两侧。据说是小镇上部分员工集体在打理,也就是一个人划出一块地,播种、锄草、施肥、浇水、收获都是这个人的,土地的所有者和租用者不向使用者收取分文。7月6日去的时候,见到一个来自陕西的中年妇女在她的那片区域浇水,以便于硬结的土地变松,然后将杂草铲除或拔除;7月7日再去的时候,见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娘在担水,赶上这些天的高温,的确是需要浇水了。
我在6日围着菜园转了几圈,然后进到里面这里瞅瞅,那里看看。温度挺高,天气预报说是超过35度了,我在上午9点多去看的时候,地面温度就更高了。进到菜园里,由于搭建的支架到处都是,本来就没有风,即使有风,也难以流通。所以,短短半个小时,外面的衬衫和里面的背心就湿透了。
菜园里的各种蔬菜,我只有一种不认识,就是图6那个品种,我以为是莴笋,但实际上不是。之前拜访过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别墅后面也有一个小菜园,里面也种了这个品种,他说是“罗勒”,后面在附近一个乡村振兴“样板村”里走一走,看村民居住区也种了这个品种,就问陪同参观的村委会老李,他说是油麦菜的一种。说法不一致,我就犯糊涂了。
图16也吃不准,一般人称之为“苋菜”,我老家一般叫“汉菜”。它的叶子与紫苏比较像,因为天气炎热,我也没有仔细深究,姑且存疑吧。
至于其他品种,绝大部分是我老家菜园子有的,比如南瓜、黄瓜、丝瓜、豇豆、茄子、辣椒、小葱、花生、玉米、红薯、芋豆等。正因为是老家自留地里有的,就有老友重逢的感觉。唯一的例外,就是秋葵了(见图7、8),我不确定老家是否有人家种植,但从来没有在老家吃过。
老家的自留地可以说是小时候幸福的源泉之一,因为在开春之后、入秋之后,菜园子里百蔬接踵而至。就说这7月份吧,除了前述的这些蔬菜,有时候还会种植高粱、大豆、冬瓜、麸子,还有如香瓜、白瓜、油瓜之类的瓜果。每每到了夏天,我们小朋友放假后,除了放牛喂猪、打鱼摸虾、插秧割谷等,菜园子就是经常光顾的地方。比较而言,菜园子留下的记忆都是美好的。
小时候,是一个经常饥肠辘辘的年代,进菜园子主要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其实,各种果蔬都会开花,但我们只关心它们的果实,却把那些同样美丽的花儿人为忽略了。这次在小镇看到的这个菜园子,也有南瓜花(见图2)、豇豆花(见图5)、秋葵花(见图8)、丝瓜花(见图20)等。俯身近看,仔细凝视,竟然发现这些花儿丝毫不比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花儿逊色。特别是秋葵花之黄、豇豆花之紫,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走出菜园子,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友友的文章里经常写他们的父母在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仍然对种菜乐此不疲?我想,除了可以通过相对轻微的体力劳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能还基于非常浓郁的土地情结、把种菜当养花的心理驱动和小有收获后周济子女、亲戚与四邻的朴素想法。
(拍摄于2023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