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出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有所思:这是《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按照《论语》编撰的惯例,取每一篇第一章的前两个或三个字作为每一篇的题目,所以本篇的篇名叫做学而篇第一 。这一章开头是一个“学”字,通读《论语》可以发现,整本书中,孔子多次谈到“学”,就是人应该如何学习,尤其是“君子”该如何学习。或者说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孔子认为的“君子”。可以说,一个“学”字,引领和贯穿《论语》全篇。所以,我觉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论语》,首先也要抱着一个“学”的态度,以恭敬之心,向经典学习,向传统文化学习。
在这一段话中,孔子表达了三个意识,也是孔子的三种快乐。即,学习的快乐,交朋友的快乐,成为君子的快乐。人的肉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使自己能够在满足了自身物质与欲望之后,不被红尘滚滚的过度的欲望所裹挟,而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和广度,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是指研究,琢磨,思考,“习”即练习、演习、温习、实习之意。学完之后,把学到的知识、方法、技能、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一种快乐,“学”和“习”的快乐。
当我们通过学习,学问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慕名而来,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又是一种快乐,所谓大千世界世界,芸芸众生,萍水相逢,能以朋友相称,或成为知己者,能有几人呢?所以,人活一世,能有几个交心的朋友,岂不是一大乐事?
当然,交朋友这事,只能随缘,不可强求,如果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学问很大,但没有人了解我们,更没有交到知心朋友,那我们就不快乐了吗?按照孔子的说法,纵然如此,依然不妨碍我们获得快乐,依然不妨碍我们成为“君子”,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学问越高,身边能能与我们对话的人就越少,正所谓“曲高和寡”。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希望有人了解我们,我们向别人展示,甚至炫耀我们的学问有多高深。我们学习,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了成为“君子”。更简单一点,就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尽管别人不了解我们,但我们不去计较这些,当我们的学问、修养、境界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宽容,人不知,我们却没有怨恨,这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宽容和看淡。这正好证明了,我们自身已经得到了学习的最大益处。这岂不也很快乐吗?
所以,读完《论语》这一章,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更应该以学习为乐,正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中国人,希望我们都能读一读《论语》,从中感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