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种城市其实文化底蕴不够,规矩欠缺。楼主说得那些名人大都是郑州周边区县的,而不是郑州本地的。郑州历史上属于荥阳郡,是作为一个驿站存在的,当然它曾经在商朝作为国都,但它的在封建社会并无太大建树。所以它的文化是断代的。
近代史上,郑州改变命运是从解放前两条铁路的建设开始的,这使得郑州成了南北线与东西线的铁路交汇处,经济与军事地位一下子提升起来,这也是1953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的原因。
近代史上郑州最有名的事件是“二七大罢工”,这也说明郑州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属性。解放后,国家提出了“支持中原大建设”,开办了棉纺厂,也从江浙抽调不少技术骨干过来,更加加深了它的工业结构。但文化方面,郑州明显不够,也跟当时的领导缺乏远见有关。
随着下岗潮的到来,几个国绵厂倒闭,工人下岗,原来的社会平衡被打破,后来04年的豆油价格上涨,开启了涨价的时代,随着全国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稳定粮价成了密切要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一个粮食大省的省会——郑州也开始得到国家重视,机会一多,外来人员就多,加上本来文化底蕴不够,原来的工业社会又被打破,这座城市显得十分无绪。04年以前,郑州的交通还是比较有序的,之后一年不如一年。
这几年国家确实很重视河南,也给了郑州不少机会,但领导们把精力更多得放在了拆迁上,产生大批的“拆迁富豪”,因为数量庞大,掌握大量金钱,他们成了上层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成了社会的主流,所以郑州看起来就像一个“暴发户”。
不过一地鸡毛总有收拾干净的一天,郑州这座城市好在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等拆迁的地方重新建起了来,等社会价值观的磨合完成,郑州还是一个不错的城市。
这是今天早上给一篇文章的评论,发现真让我平白去写还真写不出来,给别人评论反倒出口成章。这次去扬州也发现了,让我去系统讲,讲不出来,别人讲我做补充或辅助,反倒出彩。
今天下夜班特别累,没洗衣服没打球,看书看了25分钟。以后看书就只看书,不要用洗衣机也不要订外卖,看似并行工作,其实还是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