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阅《小城》李静睿小记


较少接触青年作家的作品,此番阅读李静睿的《小城》,感觉和之前读的名族大家的作品有所不同,似乎,言语间透露着充斥着青年人的“丧”的气息。

与这本书的邂逅,是不经意间的,是巧合。

学校图书馆新开,喜欢“尝鲜”的我当然是会在第一时间体验一下所谓“深圳单体最大图书馆”的滋味。去时,图书馆其实尚未完善,仅仅只开放了一部分,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浏览,逛了几遍之后,想找几本书,可是新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尚未启用,只能硬着头皮,去书架随意找找。《小城》于是进入了我的视线。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小城”这两个字眼非常亲切,似乎“小城”二字,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部分,那对于小城惬意生活,小城喧闹生活的向往吧。

不过,阅读李静睿的《小城》,似乎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小城》中的12个故事,似乎覆盖着一层,一层丧的气息。好几篇文章中,主人公都是最终走向一个结局--死亡,或是消失。这是令人可悲的,但是透过李静睿的文字,又感觉那是真实的。

小城中的日子,是平淡的,是有迹可循的,却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渴望能够找到一个久久未发生的,可以供人作为谈资,可以供人消遣的话题。而一旦出现,就会天花乱坠,谣言四起。我觉得,这对于被“谈”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我想,他们在舆论中收到的打击,他们因为舆论而需要承受的压力,或许是小城中无可避免的事件,他们,或许只能够成为小城中的牺牲品罢了。

小城里的人,是形色各异的。在小城中,不少人一生,都在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不少人一生,都在生存线上挣扎,他们领着入不敷出的微薄的工资,却需要支撑起一个家。

或许这些,对于很多深圳的年轻人而言,是虚无缥缈的,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受过这样的生活,但是,这又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想看的,或者说,上层建筑只会让新鲜血液感受到世界的活力,他们只会让我们看到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

我经历过不少,看过不少类似的人,结识了一些四五十岁,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他们的一生,一眼就能看穿,他们不过是一台每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的机器罢了,他们是可悲的,对于我们而言,我认为起码需要看到他们的存在。

关于我印象中的小城,是充满烟火气的,邻居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日常,却又相互有所保留。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快乐,却又互相遮掩悲伤。

傍晚的风,吹在脸上,是湿润,却又温柔的。乡间小路上,友人三两个,齐聚茶桌前,饮茶,畅聊,分享着一切有趣,一切八卦,一切值得分享的事情。茶桌可以简陋,桌椅可以随意,因为拥有了可以相互交谈的人,这一切物质便觉得似乎无所谓了。

印象中的小城,还应该是节奏慢的。早上,可以睡到十点甚至更晚,午睡,也能够直接睡到下午四五点,没有时间的压迫感,慢节奏地过日子。

可惜,李静睿的《小城》更多刻画的是小城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那些被人遗忘,或者说被人刻意遗忘的心酸,不是我印象中的小城。但其实也挺好的,让我们知道小城的另一面,他们,其实也不应该被遗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3,933评论 0 14
  • 飘零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 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
    小胖子_d7d8阅读 1,456评论 0 0
  • 当我们意识到选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此时的我们已经基本脱离了孩童的幼稚,至少有了懵懂的认知,当我们意识到...
    毛毛鹿儿阅读 2,854评论 0 0
  • 嗓子疼,头疼,打了三十四个电话,四十八分钟,不想再打了,过些天考核的标准是每天四十五个电话,一个半小时,我也不知道...
    夕下暮归人阅读 962评论 0 0
  • “当我们沉浸于过去或幻想着未来时,就不算全然活着。” 这一段时间我已经开始慢慢地焦虑到失眠,晚上越睡越...
    伊世界阅读 1,592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