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小城》李静睿小记
较少接触青年作家的作品,此番阅读李静睿的《小城》,感觉和之前读的名族大家的作品有所不同,似乎,言语间透露着充斥着青年人的“丧”的气息。
与这本书的邂逅,是不经意间的,是巧合。
学校图书馆新开,喜欢“尝鲜”的我当然是会在第一时间体验一下所谓“深圳单体最大图书馆”的滋味。去时,图书馆其实尚未完善,仅仅只开放了一部分,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浏览,逛了几遍之后,想找几本书,可是新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尚未启用,只能硬着头皮,去书架随意找找。《小城》于是进入了我的视线。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小城”这两个字眼非常亲切,似乎“小城”二字,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部分,那对于小城惬意生活,小城喧闹生活的向往吧。
不过,阅读李静睿的《小城》,似乎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小城》中的12个故事,似乎覆盖着一层,一层丧的气息。好几篇文章中,主人公都是最终走向一个结局--死亡,或是消失。这是令人可悲的,但是透过李静睿的文字,又感觉那是真实的。
小城中的日子,是平淡的,是有迹可循的,却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渴望能够找到一个久久未发生的,可以供人作为谈资,可以供人消遣的话题。而一旦出现,就会天花乱坠,谣言四起。我觉得,这对于被“谈”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我想,他们在舆论中收到的打击,他们因为舆论而需要承受的压力,或许是小城中无可避免的事件,他们,或许只能够成为小城中的牺牲品罢了。
小城里的人,是形色各异的。在小城中,不少人一生,都在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不少人一生,都在生存线上挣扎,他们领着入不敷出的微薄的工资,却需要支撑起一个家。
或许这些,对于很多深圳的年轻人而言,是虚无缥缈的,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受过这样的生活,但是,这又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想看的,或者说,上层建筑只会让新鲜血液感受到世界的活力,他们只会让我们看到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
我经历过不少,看过不少类似的人,结识了一些四五十岁,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他们的一生,一眼就能看穿,他们不过是一台每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的机器罢了,他们是可悲的,对于我们而言,我认为起码需要看到他们的存在。
关于我印象中的小城,是充满烟火气的,邻居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日常,却又相互有所保留。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快乐,却又互相遮掩悲伤。
傍晚的风,吹在脸上,是湿润,却又温柔的。乡间小路上,友人三两个,齐聚茶桌前,饮茶,畅聊,分享着一切有趣,一切八卦,一切值得分享的事情。茶桌可以简陋,桌椅可以随意,因为拥有了可以相互交谈的人,这一切物质便觉得似乎无所谓了。
印象中的小城,还应该是节奏慢的。早上,可以睡到十点甚至更晚,午睡,也能够直接睡到下午四五点,没有时间的压迫感,慢节奏地过日子。
可惜,李静睿的《小城》更多刻画的是小城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那些被人遗忘,或者说被人刻意遗忘的心酸,不是我印象中的小城。但其实也挺好的,让我们知道小城的另一面,他们,其实也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