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呼兰河传》第二章(2)

萧红(1911一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成名作小说《生死场》、中篇小说巜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时年31岁。《呼兰河传》以萧红自己的童年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

第二章:【提要】

呼兰河的人们,虽然生活普通,平淡,但风俗活动和精神生活丰富。这一章作者介绍了呼兰河的很多活动,称之为“精神上的盛举”,包括: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和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日子里,整个小城的人们拖家带口地聚在一起,好好热闹几天。

【第二节读书笔记】

本节作者主要写了七月十五盂兰会上,呼兰河城的人们在呼兰河上放河灯的盛况。先说了河灯的种类:有白菜灯、西瓜灯、和莲花灯。接着说了和尚、道士们在河沿上起场子做道场。他们吹着"笙、管、笛、萧,声音离河沿很远就听到了。听到声音后,才刚黄昏,人们就成群结队去河沿看河灯、放河灯。盂兰节是鬼节,人们放花灯,是为了让每个找不到脱生的鬼,托着花灯找到脱生的路,反映了人们朴素的愿望。作者用了大量细腻笔墨描绘放花灯的盛况。

【好段赏析】:

1、沿着河岸蹲满了人,可是从大街小巷往外出发的人仍是不绝,瘸子也来看河灯,把街道跑得冒了烟了。

2、黄昏时候的七月,火烧云刚刚落下去,街道上发着微微的白光,嘁嘁喳喳,把往日的寂静都冲散了,个个街道都活了起来,好像这城里发生了大火,人们都赶去救火的样子。非常忙迫,踢踢踏踏地向前跑。

3、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乎乎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

4、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5、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着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

【语言特点】:环境描写非常细腻,场面宏大,比喻形象。

【写作特点】:由和尚道士布置会场,吹乐一一人们聚在河沿看灯、放灯一一河灯在上游景象一一中游景象一一下游景象一一结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