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日记10――稻子收完了

前两天还看到路边那一片稻子黄灿灿的,今天路过已经收割掉了。这大约是村里最后一批收割的稻子了。

上篇日记发布那天拍的,还有金黄一片

我们家是收割最早的一批,国庆节前收的,现在都吃上新米了。

其实往年种两季稻子,也就是早晚稻的时候,现在正是割稻最忙的时节,这时候割的是晚稻。摘茶子也是这时节,两个要紧的活撞在一起,忙得昏天黑地。

以前镇上一年一度的农村物资交流大会也是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凑农忙的热闹,但大家还是忙里偷闲也要去赶热闹、置办点东西的。

现如今大家只是种点自己吃的粮食,一年便只种一次了,播种和收割的时间也就显得有点参差不齐。而且现在有了收割机,三两下一块田就割完了,农忙,好像就变得没有高峰了。

收割机就是效率高,只是由于我们这地势的问题,有些田里下不去,不然我们那两块田也不会自己人工割了

我小时候也是拿过镰刀割过稻子的,只是父母舍不得小孩子辛苦,不会让我跟着干很长时间。对我来讲,只要不是割被风雨吹倒的稻子,然后天气不是大太阳,倒还好玩的。当然我割得不够快,小手捏不到几株就捏不下了,要分好几次才有父母割一手那么多。见父母割到一手握满,会顺手把稻叶一带围扎一下,我就把三五次割的并起来后再围扎。

小沫奶奶手里放下的就是一扎了

这一扎扎交错叠放,等田里都割好了,把打稻机搬来,就一扎扎依次放在打稻机上打下谷子,剩下的稻杆堆在旁边。

有小伙伴说,最觉吃力就是踩打稻机了。小时候干过这活的,估计都有心酸泪

稻杆我们土话叫“稿”。到时候“稿”要扎起来再晒干,晒干后堆成垛。“稿”可以扎“饭夸”(农家自制保温器,里面放一盆炭火,上面放盛饭的器皿,盖上盖子),铺垫床铺(铺在席子下面,软且保暖),更多是铺在猪圏、牛棚、羊栏,可以保暖,然后做肥料。另外我们这里还有种小吃千层粿(也叫“灰煎粿”),其第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新“稿”烧灰浸米的,味道很特别很好吃。

我说它们就是土版“兵马俑”

打稻机以前是用脚踩来带动工作的,我试过做不好这活,手脚不能协调挺危险的。以前要打那么多稻谷还真需要些脚力。现在的打稻机已经改进了,改成电动的那要省力多了。我们家今年有两块地就是手工割了之后,再用电动打稻机打的。

因为现在多是用收割机了,“稿”也成了香饽饽。我家今年的新“稿”被邻里乡亲要去了大半,也就不必扎垛了。

以前父母田地里活多,多是小孩干这晒谷子的活

比起割稻子,我感觉更辛苦的是收稻子,因为这活我干的比较多。晒的时候还好,用耙子划开就好,中间再不时去耙一遍,给稻谷翻一翻身。但是傍晚收的时候,要给稻子先隆到一堆,用耙子反面或别的工具隆了之后,还要再用扫帚扫底下一层,然后再用畚斗搬到箩筐中,这都是费力气的活。

人多力量就大了

等稻子晒干,就要搬出风车把谷子都扬一扬,去尘和小杂物。然后就可以拿去碾新米了,多的存放起来。自己留够了全家一年的口粮,也可以卖一些。

这风车35岁了

不过,这样子卖谷子或者卖新米是赚不到几个钱的。上次琳要的大米,还因为运费太贵不划算的关系,等着她自己来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层霜白,一层稻》 我说的稻是晚稻。沈括《梦溪笔谈》说:十月熟者谓之晚稻。农历十月降霜,“湖田...
    合肥张建春阅读 322评论 0 1
  • 一、 烈日当空,零星漂浮的几朵白云点缀了天空的色彩,却拦不住盛夏的太阳将滚烫的热量洒向地面。 知了在草丛里不停地鸣...
    花牧阅读 449评论 0 2
  • 让心在浮躁的环境得一份宁静。浪尖可以跑得更快,但是击在涯岸,拍得最碎。是水,就要沉下去,把目标放在远方,不要...
    沧海涤尘阅读 305评论 0 1
  • 喜欢就抬抬小手,关注一下CC老师! (一)在THCameraController 类中实现 用于配置不同的捕捉设备...
    CC老师_HelloCoder阅读 2,278评论 1 10
  • 我始终在生活的中央 我拥抱过所有荆棘 当失望来临时 我想逃避 却发现只是虚空 我等不到蓝色的天空 在地上仰望的只是...
    欢厘阅读 28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