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王弼: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此乃王氏臆想,没有可践行性。若照王氏所言而为,人亡、家亡、乡亡、邦亡,天下亡矣!
老子先前文章中曾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做到此七者,才是老子心中真正的“善治政者”。此七者,也是老子“闷闷”的真正含义。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王弼: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也。
原成:王氏所言窄矣!
察察者,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之谓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王弼:言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王氏所注满满的不可知,不可为的玄学论调。
此句的关隘在“孰知其极”这一句上。老子的言下之意就是“终止”。也就是老子所言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知止”之意。
正复为奇,
王弼: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老子此言,若是无休止地演变下去,“正”总有一天会变成“奇”。所以要学会“知止不殆”。
善复为妖。
王弼: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原成:王氏所言莫名其妙。
此句与上一句表达的同一意思,是对上一句的强化处理。
人之迷,其日固久。
王弼: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非指人君迷失于道,实乃指人君不知休止地追求人君所期望的。亦如老子所言“人之饥也,以其食税之多也,是以饥。”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王弼:以方导物,令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圣人知“方”已成,故终止割,而不会无休止地割下去。以下三句,亦是此意。
老子此四句,只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知止”。而不是王氏所言的“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令去其僻”、“崇本以息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廉而不刿,
王弼: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导,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
直而不肆,
王弼: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拂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耀。
王弼: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原成:老子用不割、不刺、不绁、不眺,这四个“不”字告诫我们:“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以“道”作为唯一标准。人在参与自然活动中,不要期望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来代替“道”,成为万物的唯一标准。
思想上接受“道”是万物唯一标准,行为上“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才能做到执掌万物之命运,以无事取天下,而为域中之一大。
以“道”作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去定义“祸”与“福”,则永远不会出现“正”与“奇”、“善”与“妖”之迷惑。所以老子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在社会活动中做个“善人”,比去劳心于“祸福”更实惠。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