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第5章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第6章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在第5章,我们可以学习到雅各比对于记忆错觉的解释,他认为““熟悉感有着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这种‘不可复返性’似乎说明这种感觉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直接反应。””在这种熟悉感的产生过程中,系统1起了作用,系统2则依据系统1提供的熟悉感进行正误的判断,但在引发认知放松与认知紧张两种状态 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利用人们难以区分熟悉感与真相,不断的重复,可以使人们相信某个谬误,这种情况在某些个权威机构或是营销商那里应用最广。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的手段使人们的认知放松,比如用简洁的语言,用清晰的字体,好的纸质等等,这其中运用了系统2的懒惰,我们采取的便于记忆的简单的消息模式更有利人们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样,有日常股票交易中,代码容易识记回报率也高。肖恩的研究,因为字体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认知紧张,都可能激发系统2对系统1的直觉性答案产生抑制。本章节还提到了曝光效应(多看效应)以及萨尔诺夫的远隔联想试验(RAT),我们应该注意到,曝光效应是可以完全脱离意识的,就是说“当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看见了刺激物时,其曝光效应会更强。”而RAT的研究则表明了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可以互为因果。
在第6章,作者通过两次巧遇心理学家乔恩时的不同感受认为,要第二次时,系统1认为这是与之前的联系的,是正常 的,所以并没有产生比第一次更强烈的感觉。常态理论也说明预期的肯定重复了原来的情节,这些情节是记忆中是相互联系的,摩西错觉也因为圣经故事中与诺亚有着联系而产生了错觉。但在违反常态的问题出现时,我们却能以惊人的速度察觉,这个过程也是极微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系统1常常对事物之间进行无意识的因果关系的寻找,而系统2则会接收这种主观理解并接受这种因果关系。纳西姆对因果关系的研究、阿尔伯特对物质性因果关系的实证和海德意向性因果关系的研究都是对我们系统1与系统2在因果关系中的作用的极有力的解释。在2005年,保罗发表了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我们生来就具有区分自然性和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能力”,这个观点解释了宗教信仰的普遍性。系统1不具备推理能力,在不恰当的将因果性直觉思考用于统计论证(系统2需要根据不同类别与总体性质得出个案结论)中时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错误。
这两章中,我们可以学到曝光效应,当我们需要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好的印象时,可以通过增加露脸的次数,增加在别人脑中的熟悉感来操作,当然,这种曝光效应在陌生人面前最有利!
混个脸熟吧!
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