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郝晓东老师书籍《未来教师》之“有一种阅读叫啃读”什么叫啃读,为什么要啃读,啃读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近两年自己读的书比以往明显多了许多,学校每个学期也要求老师写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都是敷衍了事,不检查不写,通知检查了就临时随便摘抄一点书中内容上交应付检查,没有摘抄和记录的习惯和自觉性。所以书虽读了一些,但是能记住地却很少,更别说用自己的话谈感想和思考了。我想自己不爱动笔的原因有三种,一个是读书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想着用文字系统的表达出来;二总觉得没必要摘抄,这些话书上都有,书也是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在书上查找不也很方便;三羞涩于自己的字体太丑导致不愿意动笔。
郝晓东老师在文中指出“啃读”,就是一点一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地啃。通过泛读与啃读的对比,强调了啃读的重要性。“我们日常往往阅读报纸、杂质、微信、网页等,往往是泛浏览。阅读的文章可能不少,但真正内化的不多,久而久之,还养成了一种轻率阅读的习惯。这样读书,除了能了解一些信息以供消遣,对提升理解力、增进智慧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啃读类似于精读但又有差异,精读贵在精细深入,啃读除了包含这一含义,还要求领会要旨,有自己的见地。
书中也为我们如何进行啃读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也就是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重点概念或关键句子、段落。
第二层次,在书页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或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批注。
第三层次,读完一章,不断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内在的思路和逻辑结构,画出思维导图来,将文本内容结构化。
第四层次,针对文本的核心概念或关键内容,或者向他人咨询、讨论、交流;或者查阅其他资料,展开主题性、研究性阅读。
第五层次,阅读文章后,能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通过上面五个层次,完成“人与知识”“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对话。
读完这篇文章,对“啃读”有了很好的理解,觉悟到“啃读”的重要性,也为我今后如何高效读书提供了指导。在今后读书中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候随手拿笔进行标注,写下自己的感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与他人交流,进行扩充阅读,并学会总结,让阅读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