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是我们来到世上感受到的最先也最深厚的爱,有什么能跟母亲的怀抱相比呢?又有什么能跟母亲安慰的话语相比呢?都说游子思乡,不就是因为家乡有母亲吗。从小到大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们顺利的长大成人,当我们有一天有能力自由闯荡这个世界的时候,母亲却也老了,多年的操劳使他们身体孱弱,举步维艰,可是儿女们能为母亲做的却又太少太少了。
孟郊有一首咏叹母亲的诗《游子吟》,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叫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母亲的爱如春天一样温暖,如雨水一样滋润着我们成长。这首诗的意象其实就是出自《凯风》。
《凯风》是出自《诗经》的一首诗,一般认为是孝子歌颂母亲的诗,此诗一出,对后世影响极大,此后“凯风”便成了母亲的代称。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凯风”,就是温暖的风,南方吹来的风。
“棘”,酸枣树,生长于北方的一种落叶灌木。“棘心”就是酸枣树的新生的嫩芽。
站在北方的大平原上,抬眼看去,一望无际,温暖的的风浩浩荡荡的从南方吹来,带来了雨水,也带来了生长的机会。冰河解冻,万物复苏,生命开始繁忙起来。
平原上一棵棵的立着很多酸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开始慢慢地长出了嫩芽,这嫩芽是如此的柔弱,就连风在吹过时也减慢了速度,害怕不小心伤害了它。
【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劳。】
“夭夭”,茂密繁盛的样子。
“劬劳”,辛苦,劳累。
南风吹过,天气也温暖了起来,原本刚刚露头的酸枣树的嫩芽,现在已经茂密的长起来了。但是主人公看着这大平原上无际的酸枣树,不自觉的就想起了母亲。母亲一生操劳,含辛茹苦的把子女抚养成人,真是没有一天是能好好休息的。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即使是现在,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几个孩子生活,也是非常辛苦的,更何况在那个物质匮乏,时不时就要闹饥荒的年代呢。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薪”,可以当柴薪烧的树枝,比喻儿女们已经长大成人了。
浩浩荡荡的风还在吹着,酸枣树上原本柔弱的嫩芽,已经长成了坚实的树干了。
时光催人老,在母亲辛苦的养育下,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了。可是母亲却渐渐的老了。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圣善”,美好,善良。
“令人”,美好的人,有本事的人。
母亲既通情达理,又美好善良,但是我们弟兄七个却都没有出息,不能好好地回报母亲。
怎么知道是七个孩子呢?下面有说。
【爰有寒泉?在浚(xùn)之下。】
“爰”,哪里,何处。
“寒泉”,寒冷的泉水。
“浚”,古卫国的一个地名。
哪里有寒冷的泉水呢?在卫国的浚地有一处泉水。
我们弟兄七个都没有本事,让母亲辛苦劳累,想到这里,主人公的心就像那浚地的泉水一样冰凉彻骨。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这里指出了母亲养育了七个孩子,要把这七个孩子全都养大,实在不容易,就算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一个母亲要养活七个孩子,其困难也可想而知。也无怪乎主人公对母亲有如此深切的孝心。
【睍(xiàn)睆(huǎn)黄鸟,载好其音。】
“睍睆”,鸟儿歌唱的声音。
“载”,一说是承载的意思,一说是通“既”。
“黄鸟”,黄色的鸟,黄雀。
美丽的黄雀啊,站在枝头愉快的歌唱,婉转悦耳的歌声令人喜悦。这是以黄雀都可以用歌声来取悦人们的欢心,但是这几个孩子却连黄雀都不如,不能够好好地回报母亲。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这一句和上一句承接,母亲辛辛苦苦的养育了七个子女啊,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够安慰母亲,能够好好的侍奉母亲。
纵观全篇,全都是主人公在颂扬母亲,同时又深深的自责,为什么自己没有本事,不能好好地回报母亲,母亲那么辛苦的抚养我们,我们却不能给她安慰。
宋代朱熹认为这首诗是“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其子作此诗”,但是整首诗并没有提起这个,至于为什么要做这首诗,我们不是考据党,可以不予深究,但是其中所表现的对母亲深深的爱,确是令人动人的。
全诗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图片来源网络
文:风情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