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你们是不是都觉得自己陷入了莫名的焦虑中呢?一方面觉得自己在2016年经历的这些事情,开心也好伤心也罢,都已经随着2017年的到来打包封存起来了。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在新的一年切要吸取2016年的教训,踩过的坑坚决不能踩第二次,于是默默在心里为自己立下了许多的flag。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你并不想成名,只是想多赚钱而已。所以这句话到了你这里就变成了“有钱要趁早”。是啊,等到老了才攒够环游世界的钱估计自己也早已没有了环游世界的体力和精力。年轻时候有钱才能可劲儿造,任性燃烧青春。想到这,你看看手头的工作,破事儿一堆工资还不高,不禁暗骂“特么,这都2017年了,我再不改变更待何时?”
看看周围的同学、朋友,有的做贵金属赚了很多钱,有的做销售,每天混迹于夜总会、茶馆过得潇洒随意。自己呢,做着手里的行政工作,算算毕业也两年有余了,可是自己好像还是啥都不会。再一回忆,自己这两年也没少加班,出差在航空公司的里程也能换到一趟回家的飞机票了,可是哪有时间回家啊。
于是,你焦虑了。
我现在做的工作真的是我喜欢的吗?我现在过得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答案好像都不是,我真是过得太憋屈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岂能苟且?
但是,你真正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你想做的工作是怎样的呢?我想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地给出自己的答案。一边觉得自己过得憋屈,一边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目标感缺失才是你焦虑的真正原因。
你只看到了自己工作繁杂、赚的少,于是一心想着多赚钱、换工作。但是,当你盯着一把上了锁的锁头,想着怎么打开它的时候,往往忘了最重要的事情-到别处找钥匙。
与其一直想着自己要改变的现状,不如想一想自己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者最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当你的答案逐渐清晰时,你自然会做出符合自己目标的决策。也因此不会因为目标感缺失而迷茫以至于停止不前。
另外一种焦虑状态产生于能力与手头所做事情难度的关系,如果你的能力低于你要做的事情所需的能力,那么你就回感到焦虑,反之就回觉得无聊。
一旦个人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时,那么就既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焦虑,这个时候人就回答道一种忘我的愉快状态。这种状态就叫做“心流(flow)”。
但是心流状态一般产生于能力与挑战难度都较高的时候,当能力和挑战难度都不高时,即使二者相当但这种状态并不能叫做心流,心理学上专门形容这种状态的词叫做apathy(中文一般译为冷漠,总之就是有点无感的一种状态),尽管这种状态也会让人觉得舒适从容。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心流状态呢?
一、你的能力已经很高了
这个时候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做一些符合你自身能力的工作,那么你很轻易就能达到心流状态。
二、如果你的能力还不算高
这个时候,你是不具备获得心流的先决条件的,因为获得心流的先决条件是能力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准。这时你可以做的是,首先保持自己在apathy的状态里,即能力与挑战难度都比较低,且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去做那些比较简单的事情,直到熟练掌握了这些简单的事情的技巧,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高于事件的挑战难度。这时候再做同样的事情你就会感到无聊,于是你就该把挑战难度提高到与你现在的能力水准相当的地步。这时候你的能力应该勉强足以应付新的挑战难度,而在多次尝试这种挑战难度以后,你的能力也会自然提高到可以轻易应对这个难度。这时候又该继续提升挑战难度。以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渐提升你的能力与挑战难度,直到能力与挑战难度都进入了较高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心流的状态。
放在工作中,就意味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即,那些挑战难度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目标。对自己来说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的目标。并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逐渐地把目标设置得更高、迎接更大的挑战。
这里要说到一个工作自由度的问题。有些人的工作自由度比较高,可以随意自己设立目标,这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设置和调整目标。但有些岗位自由度比较低,可能是由上级指定的目标。如果上级所指定的目标对你来说太难或太简单,无法跟上级沟通改变目标的话,那就看上级指定的目标是太难还是太简单:
如果上级设立的目标太简单
你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更高的目标需要建立在完成上级本来指定的目标的基础上去设定。
如果上级设立的目标太难
你可以试着把这个目标分割成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为上级所指定的目标服务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根据你的实际能力水平去制定。目标可以包括完成总目标的某个部分,也可以包括去百度学习某个部分应该怎样做。这样你一直就在完成与你能力匹配的目标,直到这些目标全部完成,也就完成了上级的目标了。同时,因为你的能力一直随着子目标的完成在提升,当你开始设置那些较为困难的目标时,你就也具备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