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公交,只要是在人流量比较高的时间点,总会听到戴了红袖章的秩序维护人员和公交车司机扯着嗓子喊:
前面上车的往后靠,往后走呀,再走一点点呀。
那语气里甚至有哀求的意味,作用是有的,但极小,也就稀疏的几个人走动靠后,大部分聚集在前门的乘客还是没挪步,后面上车的人只能挤过人流“塞”道磕磕碰碰地走往空旷的后车厢。
这么为何呢?为什么前门拥挤的人群怎么都不愿意往后挪呢?
我曾经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复仇的心理,经常被人堵在门口进不去,逮到机会先上车站在门口,也让你们尝尝被堵的滋味,但这种假设是站不住脚的,这种堵本身对自己就是无益的(而动物本性明显是趋利避害的),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乘客上车,前门的位置会越来越拥挤,这复的仇到底是给别人的还给自己?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都不会经常这么做,当然偶尔会有这种情绪,不具普遍性。
当秩序维护员喊着:
后面还有很多空位!往后靠往后靠呀。
人群终于有了多一点的动力,但这时候前门已经陷入了非常拥堵的状态,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放弃门口的位置。
我突然从秩序维护员这句话里有所领悟,看来这秩序维护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当真揣透了这群乘客的心。
说到底,还是安全感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乘客从前门上车,先上车的那部分人看到的是极其空旷的车厢,于是他们会在车厢各个区域占领了一块地盘,稀稀疏疏的,以最舒服的间隙排列在过道里。后面上来的人习惯性地见缝插针,但总体还处于不太拥挤的状态,陆陆续续地,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多,有那么一个时间点,人站在车厢前面已经看不清后面的情况,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前门正式进入拥堵的境况。
因为对于站在前面车厢的人而言,放弃现有位置,再去车厢后面选择一个合适位置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体现在未知,不知道后面车厢是什么情况,变动位置的结果可能没有扶手可扶,东倒西歪,也可能被人肉挤得窒息,无法动弹…
对于大多数不愿意移动的乘客而言,现有的位置虽然拥堵,但至少是能确定不至于东倒西歪或无法动弹的,也就是说还在自己设定的安全范围内。自己或者有可扶的扶手,或者有不错的视野,又或者可以方便在下一站下车,不管理由是什么,人们总会认为,这个位置是能为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位置,离开了这个位置会有所风险。
而只有当前门的拥堵情况已经不能保证个人的位置安全感时,乘客才会自动移动位置,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临界点,只有预先设定安全范围被侵犯,不再安全的时候,才会重新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只要乘客硬挤公交车就都能上车的原因,因为很多人到达消失的安全感临界点,而主动更变位置,给了硬挤人空间。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在挤公交这件事情上,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体现在各个方面。
比如在工作中,细化的分工让每个员工都有相应的坚守位置。
如果让人力部的经理离开原有职位去做设计,那他多数会拒绝,因为人力资源才是他的安全位置,且不论这个经理喜不喜欢设计的工作,单从他去做设计所面临的风险,就足以拒绝。
但倘若是某一天全世界都不需要人力资源的工作,而设计的工作却是极其赚钱的,毫无疑问,这个经理可能立马转行,为何,因为他在人力资源领域的风险远远大于去重新学习设计,早就到达职业安全感的临界点了。
再说一个情感安全感的临界点问题。
当一个女生开始发现自己男朋友有一些问题,比如喜欢玩游戏,经常忽略她,一般来讲这时候她会通过跟他吵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一定不会因此离开他。
其实也是一个还没到达临界点的状态,随着吵架次数越来越多,屡吵不改,变本加厉,随后又暴露出赌博、出轨等问题,如果这个女生的不能容忍的是出轨的话,也就是说这种状况已经达到她设定的情感安全点临界点了。无疑,她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分手了。
当触碰临界点,事物的状态将会改变,往好的方面或者坏的方面都有可能。所以大家对此需要酌情处理,尽量让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