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吾儿切莫因此别离,而耿耿于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为父先至天堂休息。
临行之际,留言数语,切切谨记,切切实行:
甲、 已打听过,火化费三十元整,骨灰撒于锦江之中,以此借道,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不枉曾经誓死保卫一场。
乙、 余下一百七十元及摊内所受零钞,基本够你半年开销,如能勤工俭学继续读书最好,否则学习一门手艺傍身,亦不失为生存之良策。
丙、 世道艰辛,幸有好人,街坊邻里,皆有恩德。虽无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凡可出力相助之事,定要尽力而为之。
丁、 有舍有得,亦舍亦得,不守不争,亦守亦争。坚持心中正义,无视身外非议。远离喧嚣,远离浮华,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以为父一生为证,活着才是硬道理。
啰嗦太甚,就此滞墨,言鄙情真,望自珍重。
即颂夏凉、秋爽、冬暖、春祺!
父:熊耀祖惜别
即日”
熊伟来回看来三遍,方才将信收了起来,随即把目光投在了,这张发黄的照片上。
照片有三十二开的课本的一半大小,由于年生久远,已经由黑白变成灰黄。
照片上,是一名青年军官,身着只有在战争影片中才能看见的,“国民d.”仿美制式军装,浓眉大眼,英气逼人。
熊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照片上这个,英姿飒爽、仪表堂堂的“帅哥”,与现实中萎靡不振、佝偻跛瞎的父亲,结合在一起!
所幸照片后面有一行清秀的小字——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正月十七晋升上尉连长 以为纪念熊耀祖由美军后勤少尉麦克.张摄”
如果熊伟没有记错的话,父亲拍摄这张照片时,不到二十二岁。
是怎样的岁月,让一个人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是怎样的过往,让这张照片历经磨难仍然保存至今?!
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望着父亲留下的唯一的照片,熊伟突然发现了另一个重大的遗憾——这么多年来,父亲没有照过一张像片,父子俩更没有一张合影——之前一点也没放在心上,如今才猛然发现,照片的珍贵意义——就是记录生活的片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无奈之下,熊伟只好将这张老照片,拿到著名的“庐山像馆”,翻拍成一张大的照片,加上相框,作为父亲的“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