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晓露发来图语写作作业,一幅书法作品,签名“自在”的作者书写的“静心——心静方能凝神 聚精会神 则万事通达可为也”。仅从书法角度说,当然是行楷的好作品,不懂行的人,最起码知道自己所见是否舒服,这“18”个字看起来舒服,读起来更引人深思。
人,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感受到一切的感受,心静方能凝神,聚精会神,则万事通达可为之。细品经典之语,静下心,定下身,升智慧,回顾过去,感受当下,规划未来,磨刀不误砍柴工。
“静”是一种力量,“静”是一种境界。人越安静,越有力量。这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它引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从而汇聚起无穷的力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宁静之美。无论是儒家的“致虚守静”,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都强调了“静”的重要性。
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倾听心灵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真谛;在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凝聚起勇往直前的力量,迎接生活的挑战。
法国一位科学家曾说:“人类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他们不能孤身一人在房间里静坐”。可见,“宁静方可致远,心静方可制胜”。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激烈的外部竞争让我们感到压力重重,疲于奔波,导致人们丧失内驱力,工作上低效、拖延,生活上机械麻木,被动地游走人间。人们既感受不到生活的美,也失去了创造美的能力。
每一秒似乎都在被催促着疾步前行,不时地被卷入焦虑与浮躁的漩涡。在这样的惶恐不安中,“静心”二字如同一股清泉,浸入人心,使人心静。
畅销书作家、媒体战略家瑞安.霍利迪通过研究发现,历史上伟大的领导者、思想家、艺术家、运动员、作家大都具备一个闪光的品质,那就是“至静力”,一种能够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保持理智与专注、避免分心,同时加深认知力及洞察力的能力。
霍利迪对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讲行了融合,在他著写的《宁静的力量》一书中,详细阐述分析了多位名人——达芬奇、拿破仑、林肯、肯尼迪,艾森豪威尔、丘吉尔等在应对危机、完成目标时的经历。他告诉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临在,是一道通向自我控制、自律和专注的大门,而内在的宁静正是那些一往无前的勇者的秘密武器。内心的宁静仿佛一剂清凉之药,让我们警醒。
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宁静的力量》,它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的精髓以及史上各界名人成功的核心经验,发掘我们自己内在的至静力,缓解外在的压力与无序,以静制胜,能从容智慧地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找到达到目标的通途。
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希腊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爱比克泰德曾说:“想要获得掌控感、自由、愉悦、宁静,这是一段艰难的征途,也是一项神圣的任务。”
是啊,人生中最享受的事情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但一旦做到了,你会乐在其中,愉悦身心至极。
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政治家塞涅卡对一位朋友解释了他对噪声的看法:“我已经锻炼了自己的神经,可以不受任何这类干扰的影响。我强迫意念集中起来,以免它偏离到外部的事物上去;纵使外面如疯人院一般嘈杂,只需内心静如止水。”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求的状态吗?这是多么强大的自制力,多么强大的专注力。能够随时随地无视一切烦恼,屏蔽周围环境的干扰,调动自己的所有能力,这是美好的一件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取得骄人的成就,也能变得越来越快乐?
对于塞涅卡和其他斯多葛学派的信徒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内心拥有宁静平和的“淡然”状态,那么即使世界一片狂乱,也能保持思维清晰、工作高效、身心愉悦。
塞涅卡曾经写道:“当没有噪声能够打扰你,没有语言能够让你脱离自我——无论这语言是阿谀逢迎还是威逼利诱,抑或只是毫无意义的空洞杂音,这时,你便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内心的宁静。”
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事能够动摇一个人,没有任何情感能够干扰一个人,没有任何危机可以阻碍一个人,当下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用来尽情过活。
无论学派多么不同或地域多么遥远,几乎所有古代的哲学家全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一令人惊叹的事实,也让这个本就伟大的理念变得更加神奇。
无论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的学生,抑或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当听到这种波澜不惊、宁静平和的状态,都会发出同样迫切的召唤。
除了司空见惯的喧闹诱惑和明争暗斗之外,现在的我们有面对汽车喇叭、立体音响、手机闹铃、社交媒体以及想不到的嘈杂声。还有,前文所说,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竞争者的强势,办公桌上的文件,邮箱里的邮件……我们时时刻刻都能被找到,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屏幕,在每一块屏幕上,关于各种危机的新闻、战争的轰炸等等等等,目不暇接。
工作上,快节奏,压力大,仿佛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可身体营养不足,亚健康状态频发,我们天天被惯性推着走,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似乎停不住脚步,数不清的微信群里的呼唤,难言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谁有停下来的力量?谁有思考的时间?如今,我们怎么才能不受这个时代的喧嚣和失衡的影响?
面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广泛和迫切程度,毋庸置疑是现代社会的通病,源头是不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是啊,历史和经典已向我们揭示,在内心培养宁静,平息躁动,让思绪慢下来,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身体,这些任务艰巨而有效。
拥有至静力,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拥有至静力,我们可以将此生的所有潜力释放。
至静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每一个在聚精会神时都会突然迸发出灵感,都能理解至静力是何物。
在事业上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的人,明白至静力是何物;在众人注视下站出来,将自己所有的训练成果倾注于巅峰表演的人,品尝过至静力的滋味——虽然这是“静中有动"”的时刻;孤身走过雪中安静的街道,看着阳光轻轻洒在雪花上,心中涌起感恩生命温暖的人,也体验过至静力的神奇。
安静地盯着手机屏幕,任由语音倾泻成文字,畅快淋漓;站在细腻的椰岛沙滩上,想象着晓露向大海眺望,感觉她已和自然融为一体;为别人做好事而感到心中充实无比;与自己的思绪共处,一次次捕捉到思绪划过脑海……
虽说至静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用起来却并不简单。
想要得到至静力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就必须真正侧耳倾听;想要对其做出回应,也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大师般的控制力。
一位喜剧演员曾经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保持静心是一门大学问,你必须敢于倾注一生最大的投入。”
是啊,这是一生的投入,过有要求的人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静心需要“定”,“定”才能生出智慧。
静坐冥想无疑是“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当我们开始每日抽出时间静坐,专注于呼吸之间,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处理问题更加从容不迫,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和谐。
静心并不意味着对外界事物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诸如瑜伽、书法、阅读等,都是可“定”之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静心之道,感受那种从心底涌出的宁静与满足,找到心灵的平衡点,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坚持静心修炼,作为一生的大学问,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让心灵得以栖息,让情绪更加稳定,让生命之花在静心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