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长的目标无非是要达到人格完善、个性成熟的标准,何为人格完善个性成熟?每个人可能都要自己一套指标,比如待人真诚、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等等。儒家说成熟有一个指标叫做“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在保持内心自由和遵守外在规则之间游刃有余的一种状态,所谓成熟并不是压抑内心自我循规蹈矩,而是在对外在规则心存敬畏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灵活自由的一种状态。
成熟的个性不是一座“秩序完美的花园”,我们内在自我的花园时有狂风暴雨,也会风平浪静;有时阳光明媚,有时也会阴雨绵绵,并不是整洁优雅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我们的自我是活生生的,因为有起伏跌宕,才充满了活力。如果你能够将自己内在生命状态的变化,自己所有的感受情绪都看做是好的、自然的、各有意义和功能的,就会放弃或者放松对内在的掌控,你的内在花园就会鲜活自由生机勃勃。这个花园有自己的法则、节奏和韵律,知道如何维持自身的平衡,成长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尊重这些法则、节奏和韵律,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尊重自己的独特本质,爱自己,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放下自我抗争。这样,你就会感受到自然而然的快乐,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满足他人期待的自己,他人是否喜欢本真的你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不再是你关注的焦点,你无需强迫自己竭尽全力去成为并非你自己的那个人。这就是成熟。
另外,被看到和被尊重,会使人感觉良好,但是我们不要执着于此。一旦你对此执着,就会依据自己以为的对方的希望或期待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去扮演一个并不是自己的人。于是,一个“假我”出现了,并逐渐占据了主宰地位。那个“假我”不断遮掩自己的黑暗面向,因为在对方面前“丢脸”实在是令人沮丧之事。如果你能够对自己诚实,承认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就迈出了走向超脱的第一步。你认识到自己内在的空洞,且不会试图逃避。你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空洞,会发现隐藏在自己生命中的孤独、恐惧、愤怒、无助和绝望。它们已有悠长的历史,对你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藉由觉察内在的这些能量,你发现了自己。透过明察与直面内在的空洞,你运用自身的力量与光来彰显自己,那时,你会意识到,试图利用他人的首肯与承认来填补这一空洞是徒劳之举。更甚的是,这样只会使你变得软弱,因为你不再是自身能量的掌管人。你需要一个外在的滋育源泉。因此我们要仔细地觉察自己在关系中的真实感受,以及自己何时为了获得对方的关注与首肯而否定自己。自我否定的阴影只有在你尚未觉知的情况下才能够主宰你。一旦你看到自己“自我否定”的倾向,且诚实地面对它,你就又回到了自己的本质中心,再次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