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有这个通病,拖!做什么都拖,拖到最后不得不做时才急急忙忙动手,做出的结果当然也不是很理想。过后也会很后悔自己太拖拉,但到下一次依旧如此,这就是俗称的“拖延症”!
拖延症有多可怕?哈姆莱特不就是个典型吗?莎士比亚已经讨论过了,拖延症最终苦的是自己。哈姆莱特的复仇计划一次次的拖延,让他自己纠结痛苦不已,于是才有了那段经典: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was a question……
“最伟大的事业,在这种审慎的理智下,也将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生活中这种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而就是这种人最痛苦。空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却做着最平庸的事。如果说你甘愿如此也就罢了,可偏偏理智告诉你,不,你不该这样!于是你不快乐了。
那句话说得很贴切,“你不快乐,是因为你像猪一样懒,却没办法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
上大学之前,我列了一个列表,上面写满了我上大学之后的美好愿望,我要一个个的去实现。那时候满腔的激情,信心满满,可是一年后,我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几个。那一年,我过得无比空虚,整个时光都被我虚度了,回头看看那一年我收获了什么,只有满腹牢骚与不满。
于是,我重振旗鼓决定大二重新来过!我想自学小语种,刚开始还能激情满满,过了两天就被各种琐事耽搁,然后我想着没事,明天再学吧。可是到了明天又有新的事,于是我想着没事,周末再学吧。结果就这样,一个学期又完了……你有没有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反正我的体验就是如此。上了大学后,时光好像开始了加速度,嗖嗖地飞,等你回头发现什么都还没做成,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转眼到了大三,我终于忍无可忍了!难道我又要重蹈覆辙吗?又要再来一次之前的痛苦吗?我不!因为这时候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我的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日后要再想做,更是难上加难。我想看的书还没看,我想去的地方还没去,我想学的技能还没学,然而时间却这样溜走了。每次我想开始做事的时候,总是会这儿刷刷微信聊聊天,那儿整理下仪容收拾下东西,最后时间不够了就作罢。
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最后什么都做不成。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身体好像有另一个自己故意要和理智唱反调一样,我偏要拖!感觉就跟患了受虐症似的,享受这个挣扎的痛苦过程,事后却又后悔不已。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
大三开学前的暑假,我去找闺蜜玩时向她抱怨了这个问题,她先是狠狠地鄙视了我一番,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之后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写计划。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国人似乎都没有做计划这个习惯,当我们被问到以后打算做什么,从事何种职业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还会有大半的人回答:不知道。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关,也跟我们的传统文化脱不了关系,但这真不是个好习惯。
于是我开始试着写计划,对,写!一定要写下来,不能光在脑海中想想就算了。把一天的计划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尽量详细,比如:看书。最好写清看什么书,看多少页,花多少时间看。有个大概的目标,这样你实施起来的时候才会有参照,才能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真的,我已经试过了。
说这句话真不是骗人的。刚开始我也会做不到,会受诱惑,想看电影想听音乐。于是我把这些诱惑的因素设为奖励项目,每当我完成计划上的一件事时,我就在后面打个√,奖励自己做一件想做的事。这样一天下来,如果我完成了所有的计划,我会感到无比的充实,哪怕我只是做了很平常的小事,我也会很开心,然后第二天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如果还有一两件事没有完成,会有点遗憾,但这会督促我第二天更严格的执行我的计划,直到全部完成。这时候,你会特别有成就感。
就这样坚持了一周,我感觉效果特别棒,我终于承认计划的重要性。那个周,我整个人的心态气色似乎都转变了。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不断改进我的计划,发现我新学会了好多东西,把每一天都过得如此充实,拖延症真的好了很多。以前睡觉前总会玩手机刷微信很久,最后耽搁睡眠还什么收获都没有,写了计划后,我把睡前玩手机的环节改成了背单词,告诉自己如果提前完成任务就可以玩手机。但每次背完单词后时间都差不多了,而且背完单词后的成就感压过了我想玩手机的需求感,最后常常是我背完单词后就沉沉地睡去了。
自从开始写计划后,我的生活整个的转变了,我开始意识到拖延症是多么的可怕,此前我荒废了如此多的时间在拖延上,这是多么不可被原谅的事。我计算了之前浪费的时间可以看多少本书,学多少新东西,便越来越不能忍受曾经的自己。在那浪费的时间里,我并未收获多少快乐或是快感,反而更多的是痛苦抱怨纠结后悔,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将在大学生涯结束后一事无成一无所获,成一个既无才又无能反而满腹牢骚不快乐的颓废毕业生。
所以你看,拖延症有多可怕,它真的能毁了一个人。哪怕你有再过人的想法,再宏大的目标,不去付诸行动,最后也是虚无。而这时你那不凡的思想将会成为你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