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运营之光》

作者简介:黄有璨,从事运营之路10年、对运营有系统的认知(作家)

从广义维度上运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

“微观的运营”更多是指运营的手段,比如运营如何做好一个活动,如何写好一篇推广文案,如何做好一次推广投放,如何管理好一个用户群,等等。根据产品类型和公司定位不同,“微观的运营”也被定义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几大工作模块。抽象一点来看,一切的运营手段无非两个导向,一个是拉新、引流和转化,二是用户维系。没有哪个产品的运营不是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进行设计的。

“宏观的运营”-宏观层面的运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N中具体的运营手段,到底该如何被组织和串联起来,以便更好的作用于一款产品,辅助它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个层面上我们更关注运营的策略、规划和资源配置。

第三种维度的运营,我认为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因为做了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而真正的被用户所肯定或感动,那种感觉,很奇妙。运营除了面向数据和指标外,另一大导向就是面向用户,我们需要控制用户的预期,需要建立和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还需要不断的去加深和巩固类似的情感联系,不断的打动用户和被用户打动(所谓的用户忠诚度,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建立起来的)等等。

《人件》中提到过:

“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

不从事运营工作,不与我现有的TL发生对比,我可能还感受不到这句话的关键点。差的管理者会把各项工作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完成,出了问题就拿手下的人去顶缸,以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为第一导向,忽略下属正常人性上的需求和欲望。环境是真实和虚拟的相互辉映,低效率的工作环境像慢性毒药一样,会一点一点的吞噬人的积极性。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办公地点,虚拟的工作环境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尊重、关爱、牵绊和纠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