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之前的记忆会变成孩子这一生的基底色,家庭环境的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这种环境基底色直接和孩子的潜意识对接。
在幼儿阶段如果家里是有欢声笑语的,爸爸会幽默的讲几个笑话,妈妈偶尔做饭是唱着歌做的,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孩子的记忆里颜色都是明亮的。
和妈妈一起
这样温暖的储存记忆最核心的,就是家长稳定的情绪、和谐的家庭情感关系。
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成长自己,做一个为自己行为和情绪负责人的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父母,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情绪稳定,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干净、整洁、自然的环境,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会有很好的滋养;当然在混乱、吵闹、冰冷或教条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心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去规划一天中美好的时光,睡前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爱讲故事的爸妈和爱讲道理的爸妈,大概孩子们都喜欢爱讲故事那一个吧。把睡前故事不当成为孩子付出的一个时间,而是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温馨时光,在那十几分钟父母也把状态切换成孩子去体验,本身对自己就是放松和滋养。在故事中,妈妈的拥抱,孩子会带着妈妈温暖的声音,故事里的无穷想象进入梦乡,进入潜意识的工作,潜意识是人的意识中最深得部分。
导向正面的语言
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深入骨髓和血脉的信念。前几天看到一篇非常火的文章,大意是:如果你要博取一个中年妇女的欢心,关心夸奖她的孩子就可以了。
这种急切的心情,不仅反映在父母的开心、难过、伤心等等的情绪上,为儿欢喜为儿愁;而且反映在父母的金钱支出的方向上,“房子、孩子、养老”孩子永远在养老的前面,甚至房子也因为上学需要户籍学区而始终坚挺。
这导致了父母过分关注和控制孩子,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非常紧张,孩子一两次没有按照父母语言的要求执行就会抓狂。以至于跟孩子的语言交流都以否定句,反问句为主。
沟通了很多父母,发现父母经常跟孩子说的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你不可以…” “你为什么不…?” “为什么又…?” “你不…,我就…。”
带着能量的肯定句,简单的“动词+名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语言。在小学阶段语文都学过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把“疑问句改为肯定句”,是时候该复习下小学的语文知识点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留意自己的语言,简单肯定句出现的频率。
看到一个统计,父母与子女的语言交流中,专业人士家庭每年向孩子说出16.6万次的鼓励句子,让孩子泄气的否定表达只有2.6万次。工人家庭这两类语言的年度次数分别为6.2万次和3.6万次。依靠社保的家庭是2.6万次和5.7万次。
“你可以……”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词,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给到孩子的力量。举个例子,天气凉了有很多小朋友还想穿裙子或者短袖,父母直接说“你不可以穿裙子”“你为什么又想穿裙子”“你如果穿裙子,生病了要看医生”,可以换成“你可以穿一件有小兔子的长袖”“你可以穿淡绿色你喜欢的那件长袖”… 如果孩子从小都觉得不是只有一种可能,可以做的选择很多,那么他们未来的路会非常广阔。
“你可以……”本身就是一条对孩子未来影响深刻的信念,从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我可以……”心里种下的是被支持、被信任的种子……
积极正面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述,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来源,也是未来内心的力量感来源。